江阴市抓紧抓牢“把支部建进小区”这项牵引性工程,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党有号召、群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最大程度激发群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群众优势,进一步把资源整合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切实解决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
一是聚焦顶层设计,建强“主心骨”。建立健全党建带群建助力基层治理“1+7”工作体系,整体推动群团参与基层治理。制定下发《关于开展“群心共治”党建带群建助力基层治理行动的实施意见》,形成总工会“会‘聚’基层,工‘助’治理”、团市委“青春先锋赋能基层治理”等7个专项子行动。立体化、多层面扩大群团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以有效覆盖为目标,做到党组织建到哪里、群团组织就跟进到哪里,新增269个基层团组织、341个村(社区)科协组织等群团组织,构建起“群团组织扎根、群团资源下沉、志愿服务进基层、群众幸福提升”的基层治理新格局。重点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基层一线等延伸,成立外卖送餐行业妇联、律师行业团工委等新兴领域群团组织10个,进一步凝聚起抓基层、强服务的强大合力。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定期联席会议制度、调查研究服务制度,为群团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聚力载体创新,架好“连心桥”。深入实施基层党建“攀登计划”,开展党支部“一线冲锋 奋斗建功”攻坚行动,依托群团组织认领“澄心育匠”等攻坚项目17个,积极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加强“8分钟党群服务圈”阵地建设,打造集职工之家、青年之家等群团阵地于一体的党群服务“综合体”,配齐党群议事、邻里互助、物业服务等功能,依托阵地推动党群活动联办、服务联动、信息联通。建成130户美丽庭院、27个基层科技工作者之家和“四长”工作室、13个村(社区)科普馆,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党群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综合平台。建立“村社吹哨、党群报到”机制,搭建“睦邻坊”“职工帮帮团”“小巷管家”等治理平台,发动群众参与社情民意收集、劳资纠纷化解、风险隐患排查等基层治理活动。
三是聚合群团力量,激活“一池水”。不断延伸群团组织工作触角,增强攻坚服务“集群效应”,创新开展“先锋群小二进网格”实践活动,为微网格配备若干名职工志愿者、“四长”科技志愿者等群团力量,开展“党群共携手、弘扬新时尚”垃圾分类、法律夜门诊、“社区有我 青春报到”等活动1200余次。建立工人攻坚队、青年突击队、巾帼服务队等志愿队伍,引导各类群体中的党员群众下沉工作或生活所在地网格,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1500余个。深化“三转一提”,群团组织联系群众8万余名,开展志愿服务5万余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530余起,及时协调解决问题2000余个。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的职业优势,持续开展“聚新入格”行动,新推动289名新就业群体进网格参与小区治理,引导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文明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拓展提升全省首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关爱基金,全领域建成行业党群服务中心和137个小蜜蜂驿站,以关心关爱更好引导各类群体投身基层治理,实现受助反哺、回报社会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