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 建 > 动态

常熟实施“强基赋能”工程——练就真本领 逐梦新农村

2025年07月31日 15:44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引导在同一村(社区)长期从事重点工作的“两委”成员,在镇(街道)区域范围内适度交流轮岗

  突出小班化、短时长、多频次,市镇联动每年开展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突出压担历练,为重点培育对象量身定制跟岗学习方案

  建立优秀书记培育库,“一人一策”明确培养目标;定期开展村(社区)干部特别是后备力量能力指数评估,逐人形成纪实档案

 

  “这段时间,跟着我们村书记开展农宅移位归并工作,从点位布局到房屋翻建,特别是如何做好政策引导、诉求解决,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学到了很多。”近日,谈起老书记结对帮带,江苏省常熟市尚湖镇罗墩村党委副书记范烨星感受颇深。

  着眼做好新一轮村(社区)“两委”换届准备工作,近些年来,常熟市大力实施“强基赋能”工程,针对村(社区)干部成长成才不同阶段,分层分类构建递进式培育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交流轮岗 定制村干

  常熟市全面落实县乡共管要求,聚焦选育管用各环节出台系列文件,积极构建具有常熟特色的村(社区)干部队伍全链条全周期制度体系,将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后备力量储备培育情况,纳入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内容,筑牢选优配强“压舱石”。

  好种子才能育出好苗子。常熟市从镇(街道)机关干部、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重点群体中,分级分类挖掘储备村级力量,引导在同一村(社区)长期从事重点工作的“两委”成员,在镇(街道)区域范围内适度交流轮岗,确保接续有力、稳定充实。持续深化“定制村干”,会同扬州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涉农大学生定向培养计划,通过任前培训、实践历练等一套组合拳,做大做强队伍“蓄水池”。

  “我家里种着黄金小玉米,大学期间便将玉米种植技术确定为主攻方向之一。”董浜镇钱家豪是土生土长的“00后”,也是扬州大学定向培养计划的受益者,毕业后他回到董浜镇陆市村工作,将所学融入工作实践,逐步成长为黄金小玉米种植行家里手,带领村民实现种植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

  充电提能 压担历练

  “加强与公安、消防等部门的数据联动,提升出租房治理效能”“引入无人机低空技术与AI智能化技术,构建空地一体巡查体系……”在近期组织的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主题的“思享派”圆桌研讨中,村(社区)书记以及后备力量围坐一堂、热烈讨论,互帮互促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为补足补齐村级后备力量理论学习、业务提升等方面短板弱项,常熟市整合红色沙家浜等本土培训资源,成立基层治理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党规等作为“必修课”,并针对从事不同条线工作的村(社区)干部,开发党建党务、乡村振兴、矛盾调解等“选修课”。突出小班化、短时长、多频次,市镇联动每年开展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实现党组织书记和后备力量全覆盖。

  同时,常熟市创新搭建技能比武、案例式研讨会、项目领办等学习交流平台,推动村(社区)干部在“书记讲给书记听”平台上,讲问题、讲办法、讲经验,持续提升学习思考、解题破难、统筹协调等能力。突出压担历练,为重点培育对象量身定制跟岗学习方案,去年以来,累计选任13人到镇(街道)机关和国资公司关键岗位历练,10人到重点帮促村居、经济相对薄弱村等吃劲村居磨砺,进一步提升处理复杂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实战能力。

  一人一策 定期评估

  厚爱滋养,方可参天成长。面向村(社区)书记及后备力量,常熟市常态化开展“我向组织说句心里话”活动,线上开设“头雁信箱”,线下面对面座谈,全面了解意见诉求,及时传递组织温暖。建立优秀书记培育库,“一人一策”明确培养目标,持续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去年以来,累计提拔21名有干劲能担当的新“头雁”,19名村(社区)书记被选聘为事业编制人员。

  坚持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常熟市常态化组织村级后备力量参加旁听职务犯罪庭审、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廉政谈心谈话等警示教育活动,筑牢思想防线。出台《村(社区)干部选拔任用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市级联审联查机制,做到“凡进必审”“凡提必审”,坚决把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挡在选拔任用之外。

  为全面压实镇(街道)党(工)委主体责任,常熟市要求各镇(街道)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村(社区)“两委”班子建设,每2年完成一轮全覆盖综合分析研判,定期开展村(社区)干部特别是后备力量能力指数评估,逐人形成纪实档案,作为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监督管理重要依据。

(常组轩)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