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将“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作为抓实党员基本培训的一项“引领性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全市基层普通党员集中轮训全覆盖,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培训对象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全面提升全市党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2025年5月“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启动以来,太仓市累计举办市级示范培训2班次,市级行业、领域培训7班次,镇级培训22班次,3700余名基层普通党员走进党校“充电蓄能”,有力激发了党员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聚焦强基固本,构建多维保障架构
强化组织保障,压实主体责任。召开全市“万名党员进党校”工作部署会,成立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双牵头,11个市级部门协同联动的党员教育培训协调机制。实施年度培训计划上报备案制度,将开展党员基本培训质效纳入党的建设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闭环。优化阵地资源,提升承载能力。建强市委党校主阵地,因地制宜设置11个市委党校“娄城星火”分课堂,实现镇(区、街道)培训阵地全覆盖,同时对培训阵地的场地面积、桌椅数量、影音设备、氛围设置、人员配备、意见反馈等6个方面进行了标准化提升,确保满足大规模、高频次轮训需求。夯实师资队伍,保障教学质量。建立“专职+兼职+特聘”的“多元化师资库”,通过育强党校专职讲师力量,聘请部门业务骨干、企业先进典型、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等担任兼职讲师,邀请高层次专家学者、上级党校骨干教师作为特聘讲师等方式,遴选100名入库名师,同时定期组织师资培训、集体备课、教学竞赛,提升师资力量整体水平。
聚焦按需施教,构建精准课程体系
科学划分对象类型,精准识别需求。深入到基层党员中开展调研,根据党员所在领域进行精细化分类,精准掌握农村、社区、企业等7大类党员群体的知识短板、能力需求和思想困惑,形成7套市级示范课程体系,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培训指明方向。量身定制培训方案,“一类一策”施教。针对不同类别党员群体,精心设计差异化培训方案,根据党员所在领域设置“基础理论必修课+专业能力选修课+地方特色实践课”。自主开发的《AI+桌面办公》《吴健雄的家国情怀》《太仓的大港之梦》《太仓的幸福“密码”》等15个本地特色课程受到党员一致好评。严格执行培训要求,做到应训尽训。市委组织部和基层党委分别建立党组织书记和普通党员培训档案,实施学时制管理,严格考勤、考核制度,确保课时达标、学有成效。为解决在职党员工学矛盾,设置“短周期、高频次”的培训班次。针对流动党员、老党员、行动不便党员,采取送学上门、线上教学等方式灵活培训,力求“应训尽训、不漏一人”。
聚焦学用结合,驱动培训提质增效
突出理论武装核心,筑牢思想根基。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核心教学内容,引导党员深刻领悟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激发看齐意识。邀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褚锋同志,“中国好人”陆庆权同志,“江苏工匠”、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阵锋同志等8名身边典型,走进培训课堂宣讲。组织学员围绕“学习身边榜样”开展专题研讨,上讲台讲述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参训党员在工作生活一线做好示范、当好表率。强化实践导向教学,促进能力转化。紧密围绕太仓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和基层治理现实挑战,组织700余名党员深入6个重大项目建设一线、4个乡村振兴示范点、4个基层治理示范社区、5个航空航天和先进制造企业等开展现场教学和蹲点调研。鼓励学员带着问题来学习,在特色班次中组建课题小组,组织学员结合所学和工作实际交流研讨,培训期间累计形成基层治理、经济发展症结难点解决方案37份,由学员带回岗位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确保学有所成。
太仓市“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工作力求从夯基垒台到精准滴灌,再到效能转化,全方位提升党员教育培训的覆盖面、精准度和实效性,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太仓新实践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