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市雨花台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组织部“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聚人气、聚人心”党群服务阵地建设要求,聚焦功能提升和作用发挥,以开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行动为抓手,在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功能提升、完善运行机制、夯实基础保障上下功夫,推动群众“家门口”的幸福可感可及。
紧抓优化升级 激发阵地服务活力
科学优化布局。统一党群服务中心标识样式、挂牌要求,积极构建临街而设、交通便利、开放共享的社区党群服务主阵地。有效整合便民服务大厅、辖区内零散办公用房等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构建起多点布局、功能错位、共建共享的服务矩阵,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实现阵地从“单一办公”向“多元服务”转型。
深化功能拓展。紧贴居民群众刚性需求、高频需求,深入整合社区卫生、医疗、养老、文体等一体化服务,开展“全科”社区工作服务模式。制发政策宣传手册、事项办理流程图,定期公示发布,以更加贴心、更加醒目的方式提升阵地办事效能。
赛虹桥街道小行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一楼打造嵌入式托育点,为婴幼儿提供各类托育与照护服务
丰富服务对象。制定下发关爱凝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聚心”行动十项举措,积极推进“宁小蜂”驿站建设。针对新兴领域群体、“小个专”从业人员、环卫绿化等户外工作者专门制作服务手册、配备设施设备,提供办事指引、党员教育、餐食加热、饮水、充电、避暑等多元服务,打造党员群众身边触手可及、可进可享的暖心驿站、安心港湾。
强化功能集成 强化阵地辐射能力
深化居民自治。充分发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贴近群众优势和前沿哨点功能,深化“五社联动”机制,搭建“一核多元”民主议事协商平台。推广古雄街道“聚心空间”、翠竹园社区“四方平台”等线上线下载体,做好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感知风险、化解矛盾、调处纠纷等工作。
链接多元力量。落实“双结对、双促进”工作部署,以“雨您共建”行动为抓手,推动65个区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与67个社区挂钩结对。依托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做好成员单位的资源统筹和调配联动,开展“雨您共防”“雨您共治”“雨您共发展”三项行动,切实为社区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
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党支部、雨建发党支部共同赴铁心桥街道尹西社区开展网格安全巡查
强化智慧治理。坚持数字赋能,优化“及时雨”平台事件闭环管理模式,围绕物业管理、便民服务、双托双进等探索个性治理“微场景”。一体推进“及时雨”数字社区平台与“雨花E家”“民声直达”等深度融合,打通数据壁垒,智能推送各社区电动车入梯、消防通道占用、实时积淹水点等异常线索,持续提升治理精细度。
突出要素保障 提升阵地运行水平
建强神经末梢。推进“精网微格”提升工程,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红色楼栋长”四级联动机制,持续“把支部建进小区”,构建党建网、治理网、服务网“三网融合”。成立97个小区党支部,打造83个“网格微家”一线服务阵地,推动形成“三色码”为老服务等66个社区微治理品牌。
西善桥街道齐修社区创新“三色码”为老服务模式,分级管理重点群体
配强工作力量。深入推进社区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构建以社区“两委”干部为主体,以社工、专兼职网格员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服务队伍。围绕社区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和城市基层治理需要,建立区级“菜单式”专题培训、街道“覆盖式”轮训体系,开设“头雁学院”专题培训班,提升社区党员干部治理水平和为民服务能力。
注重常态长效。建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定岗定责、服务流程、日常管理等制度机制,建立健全规范化、标准化服务流程。充分发挥物业企业、红色楼长、党员志愿者等力量资源,完善周末、节假日值班管理制度,推动党群阵地延时服务。强化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保障,健全资金保障制度,指导社区规范用好为民服务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