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 建 > 动态

南京江北新区:且看“新农人”党员如何“破圈”

2025年06月30日 15:13 来源: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

  多年来,有一群扎根在南京江北新区盘城街道这片的新农人,他们从追求不断向着更好迈进,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希望,书写着一个个关于奋斗的动人故事。 

  “品质”到“精制”,三十年的坚守与革新 

  清晨,还不到8点,南京天澳塑料制品厂的工人们便已穿戴整齐,依次走过三道门、两个除尘间,踏入刚扩建不久的车间。虽已入夏,车间内却始终保持着25摄氏度的恒温,每个工位都整洁有序,展现出现代化的生产风貌。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如何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借助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课题。作为南京天澳塑料制品厂负责人以及党支部书记,陶庆春积极发挥带头人作用,将党建阵地建在生产一线,深入车间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创新打造红色车间学习阵地,累计开展红色宣讲进车间”20余场,以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有力带动辖区企业设备更新换代。在他的带领帮助下,辖区内十余家企业成功实现设备更新换代。2017年,在陶庆春的推动下,辖区部分企业党员组建了两新组织综合党支部。8年来,该支部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带动周边企业共同出资打造唐庄组休息广场,为社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好去处;在防汛救灾的关键时刻,组织社区两新党员积极参与巡察护堤,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基层治理中,支部党员累计捐款捐物十余万元,连续多年组织开展慰问帮扶辖区困难群众活动,有效织密了社区服务网络,延伸了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触角。就算工作再忙也不能忘了服务群众,每年重阳节慰老活动都得张罗着办。陶庆春总是这样 

  “田间”到“工坊”,“桃人喜”的蝶变之路 

  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项目蓬勃发展之际,回乡筑梦成为新一代青年的选择。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南京市最美家庭农场”——“桃人喜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李伟军,正是返乡创业新农人党员中的先锋模范。李伟军曾以南京大学毕业生身份辞职返乡投身农业而广受关注。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他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凭借智慧和努力,积极引进良种良法、创立农场品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走进桃人喜家庭农场,百亩桃园里,鸡鸭在林下自由散养,春日花香弥漫阡陌,秋日果香四溢飘散。在街道、社区党组织支持下,农场培育的优质晚熟寒露脆蜜冬桃,以其独特口感和品质深受市场青睐,单果售价可达数十元,全年销售额超500万元,有效为周边50多户农户提供稳定就业,带动了当地农民共同致富。在街道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下,桃人喜家庭农场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除提供采摘服务外,还精心打造了木工工坊、美食工坊、皮影工坊、科普工坊等多个互动式体验模块。这些工坊不仅为游客带来了丰富的乡村旅游体验,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搭建了有效平台,吸引了众多企业、团队前来开展团建活动。李伟军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成功打造集研学、农事体验、特色美食、手工作坊、生态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空间,生动展现了党建引领下乡村发展的蓬勃活力与独特魅力。20254月,李伟军荣获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大学生村官”到“新农人”,梦想照进了现实 

  走进阿牛农场,仿佛进入了一个水果的王国。李子、杏子、草莓、圣女果、车厘子……各种水果琳琅满目。农场负责人李圆源热情地介绍着每个大棚内的水果,娓娓道来关于四季果园的故事。1986年出生的李圆源,上大学时便入了党,学的物流专业。毕业后,他在宝应当了村干部,这段工作经历让他越发热爱乡村生活、农业种植。乘着乡村振兴的浪潮,2015年,他辞去村主任职务,追随父亲的脚步来到了江北新区盘城街道。来了以后,李圆源一开始选择了生猪养殖,坚持每天清晨四点多起床,晚上十点多休息,中午仅在工作间的简易床上稍作休整,这样的作息习惯他恪守至今。面对环境的艰苦与工作的辛劳,他始终咬牙坚持,心中坚定怀揣着发展立体农业的奋斗梦想。2021年,在盘城街道的大力扶持与政策引导下,李圆源成功建立了30亩的现代化、高标准连栋塑料温室,引入李子、杏子、草莓、圣女果、车厘子等业态,逐步构建起四季果园的产业格局。看这些圣女果,颗颗饱满圆润,红的、黄的、青的挂满枝头,长势多好啊!李圆源熟练地采摘着果实,继续说道:这都是街道帮我们从江苏省农科院引进的优质品种。如今,阿牛农场在党的惠农政策支持和街道党组织的持续关怀下,在李圆源的辛勤耕耘与科学管理下,正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稳步前行,他的立体农业梦想也在党建引领和自身奋斗中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