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康路段路灯不亮,大家出行注意安全。”周二晚8点17分,常熟市尚湖镇常兴村第2网格微信群传来滴滴声,原来是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路灯“失明”。接报后,村干部会同工程队在十分钟内抵达现场,经检测,该路段地下电缆存在断点,传统“打补丁”式维修治标不治本。次日,常兴村立即召开网格党群议事会,最终敲定加装太阳能路灯、启动电缆升级工程的“应急+长效”方案。施工期间,党员、网格员组成“夜巡小队”,贴心护送行动不便的老人。12天后,崭新的智能路灯亮起,“灯亮堂了,心里也踏实多了!”村民徐阿姨笑着说。这场“复明行动”,是常熟市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的生动缩影。
为进一步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近年来,常熟市以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为契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全面落实“干部下沉、数字赋能”要求,建立健全为基层减负赋能长效机制,以“三网三格”破解基层治理三类问题,有效夯实底盘、协同联动、激活资源,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效能。
重塑“精网微格”,破解“网格过大、任务超载”共性问题
早晨8点,虞山街道洩水村的网格员吴荷珍挎上工作包,来到独居老人金凤保家。敲门、问好、查看水电安全,这是她每天的“必修课”。“金阿姨,今天身体怎么样?有事随时打我电话!”这样的场景,是洩水村网格员的日常工作剪影。
“我们村实施‘一网六定’模式,定网格、定人员、定职责、定标准、定机制、定评议,要求网格员每天微信群1次问好,独居老人1次上门走访,每周人居环境1次晾晒,困难群体走访全覆盖,还建立了网格员履职积分管理机制,采取星级评定、激励奖励等方式,大家工作更有热情了。”洩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蒋雪峰自豪地说道。
为破解“网眼过大兜不住、人少事多管不好”共性问题,常熟市深入实施“精网微格”工程,将每个网格覆盖户数调整至50—100户,重新划分网格6626个,全覆盖组建小区(自然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对网格治理的统一领导。按照“专兼配合、志愿补充”原则,选优配强网格队伍,2500余名村(社区)干部下沉担任专职网格长(员),3万余名村(居)民小组长、老党员等治理骨干担任兼职网格长(员)。成立常熟市基层治理学院,开展网格治理专题培训,推动互学互促。对兼职网格员,采取发放补贴、评先评优、积分兑换等激励措施,激发末梢活力。
同时,推行网格“四有四标准”规范化建设,精简网格服务管理事项,细化专兼职网格长(员)工作清单,引导基层因地制宜明确“日周月季年”目标任务和工作标准,推动网格工作“能落地、转得实”。
全面“梳网清格”,破解“末梢不通、责任落空”多发问题
在常熟市辛庄镇矛调中心,副镇长陆建佑刚送走反映劳资纠纷的工人,又迎来咨询农宅翻建政策的村民瞿大叔。“现在每天都能找到干部帮助解决问题,处置效率高多了。”瞿大叔竖起了大拇指。辛庄镇推行“轮值坐班接访”机制,每个工作日上午班子领导轮流在矛调中心接待群众,明确首问负责、包干负责、服务承诺等要求,努力让群众合理诉求“最多访一次”。
针对治理重心下移,矛盾纠纷诉求易发多发、复杂多样的实际情况,常熟市广泛开展“梳网清格”行动,专兼职网格长带头走访摸排,将人、房、事、物等信息落到网格地图,实时关注“一老一病一残”等重点群体动态,按月调度环境整治、矛盾调处、农宅翻建等重点事项,及时发现上报苗头隐患问题,确保网格管理无盲区、服务无遗漏。
全面统筹村居阵地资源,在党群服务中心、先锋站、楼栋会客厅等设立1300余个网格服务点,提供议事协商、便民服务、歇脚休憩等功能。线上全覆盖建立网格微信群,落实村(社区)工作人员、警务人员、网格长、网格员、志愿人员“五大员”进群制度,置顶“水电网气”联系方式,靠前一步帮助解决民生微诉求44.5万件。
一条条社情民意“打捞”上来,一件件网格实事暖到心坎。常熟市建立网格“社情民意联系日”制度,各镇(街道)班子成员每月带领中层干部、执法辅助人员、警务人员、村(社区)干部等下沉网格接待群众,现场紧抓快办急难小事,重难点问题依托综合指挥平台“吹哨”派单、共商共办,今年以来化解小区景观河治理、停车位改造等各类问题诉求1400余个。
探索“强网壮格”,破解“久拖不处、单打独斗”疑难问题
如何破解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力量不足等问题?“干部下沉、数字赋能”是破题之道。常熟市创新开展“强网壮格”行动,建立市四套班子领导包村联系制度、镇(街道)领导班子直接联系网格制度、警务力量全面进网入格制度等三项制度,实现干部下沉全覆盖。排摸矛盾隐患较多、治理压力较大、治安警情较多三类薄弱村居、网格,建立由政法、医护、心理咨询师、调解员、金融骨干等六领域100名专业人员组成的一线助“理”队伍,协助解难题、优服务、育骨干。
坚持用数字手段打破传统“报到服务”局限,开发“先锋领治”平台,组织4.3万余名在职党员、志愿者通过小程序“一键报到”“一键接单”网格巡查、环境提升等治理项目2.5万余个,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揭榜领办偏远地区小游园改造、充电棚建设等网格实事350余件。
全面建成市镇村信息指挥中心三级平台,试点打造“数字驾驶舱”,接入12345、综合指挥、数字城管等诉求工单和涉企“安环消”问题隐患数据,将问题处置分析“坐标”由村居下沉至网格,实施“红黄绿”三色预警管理,重点问题第一时间推送至联系领导提级处办,问题处置效率提升约20%。拓展AI监控、空中网格员、烟感报警等“小巧灵”应用,有效消除死角盲区。
“过去靠腿跑,同一个地区多个部门重复检查,现在靠数据,各类执法力量协同联动更加高效。”常熟市高新区(东南街道)综合办公室副股职干部毛益锋介绍道。东南街道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以网格为单元对执法队员进行活动轨迹定位,围绕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时段整理形成执法热力图,精准调配人员力量,有效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半年内涉企执法检查次数同比下降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