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为此,无锡市委组织部联合相关部门下发《关于坚持党建引领开展“双百行动”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作为此次行动中肩担重责的“主力军”,宜兴市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迅速组织开展行动,第一时间对重点提优村、重点帮促村开展机制化帮扶,通过扬优势创特色、攻弱项补短板、抓基层打基础,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在落实“双百行动”的过程中,党建“一村一策”、发展“一村一策”双轮驱动优势进一步显现,一批“机关+镇街+村社”立体式“书记项目”有效崛起,“六联六共”党建联建模式持续优化……“双百行动”全面开花之下,重点帮促村产业质量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重点提优村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效果加快彰显。
建强人才支撑,激荡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日前,由新华日报社、江苏省委党校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的“首届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征集活动结果出炉,宜兴市周铁镇党委提出的《组织领航,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案例获评“2024年度江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创新实践优秀案例”。案例显示,以“双百行动”为契机,周铁镇通过举办“书记双月谈”、开展“头雁领航”微论坛等举措,建强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同时,遴选进入村(社区)书记后备人才库36人,村(社区)“两委”成员后备人才库170人,培养2名定制村干,为乡村振兴提供多元化人才支撑。
为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宜兴市结合村“两委”换届,广揽贤才,拓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来源渠道,选优配强带富致富能力强、干事创业动力足的村“两委”班子;优化村(社区)干部队伍梯次配备,深入实施村(社区)优秀年轻干部“雏雁计划”,加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培养,组织实施村(社区)书记及后备人才集中储备,每个村(社区)至少动态储备2名35岁以下后备人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指导建强组织、推进强村富民、优化乡村治理、服务农民群众。另外,宜兴市持续聚焦“头雁”队伍建设工作,构建“1+N”制度体系,推动“书记带着书记干”,放大重点提优村的示范效应;定期开展增收致富“擂台比武”、走村观摩,造浓比学赶超氛围。
通过育才选优,一批批优秀村干在“双百行动”中谋新篇,持续发光发热,为后续乡村振兴工程打下坚实基础。驻村第一书记、定制村干等“红色”人才资源成为乡村振兴“智囊团”的同时,宜兴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引导、鼓励青年人才入乡就业创业,探索招聘乡村职业经理人,发挥种养能手、乡土人才等群体的示范带动效应,促进村民在高效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创业致富。
创新党建联建,“六联六共”促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近年来,重点提优村、重点帮促村的党建联建工作呈现出“百家争鸣”发展态势,正是得益于宜兴市在“双百行动”中充分发挥“六联六共”党建联建机制优势,一方面强化挂钩结对,健全市领导和市级单位“双结对”挂钩机制,一方面优化机关部门结对服务,鼓励和支持结对机关和结对村开展产销合作,建立起稳定的产销关系,推动消费帮扶。除此以外,深化“村村联建、镇村联建、村企联建”模式,发挥“单位联村、干部驻村”机制作用,不断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成效。
在此基础上,一批党建品牌脱颖而出,持续赋能乡村发展。“新新在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品牌成功创建,创新“党建联盟+党员+农户”发展模式,吸纳近500户党员经营户加入,让“太华富硒”等一批农业成功“出圈”。借力新街街道持续深化“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作为重点提优村之一的归径社区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禀赋,和潼渚村、铜山村合作,通过整合资源,与“大铜山”片区自然环境资源相融合,形成“红色记忆”景观带,有效擦亮“红色文化”党建品牌。
助力红“链”聚能, 推动乡村产业攀高向新
在丁蜀镇西望村,由紫砂陶行业党委发起的“青蓝结对工程”人才培育计划开展得如火如荼。该计划采用老一辈紫砂艺人与年轻一代结对帮扶的模式,为紫砂陶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全新动力。这一实践,正是宜兴市以党建链引领赋能产业链发展的生动缩影。
在“双百行动”推进过程中,宜兴市探索不同行业党组织的建设模式,其中,杨巷镇稻米全产业链党建联盟充分发挥党建联盟各方资源,组建稻米产业化联合体,探索“企业+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以“组织链”强带动“产业链”优,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频共振”的,是进一步推动重点提优村、重点帮促村提升规划水平,发展休闲农业、数字乡村、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基层党建和产业发展“双提升”。
眼下,随着“双百行动”的有序推进,宜兴市聚焦“3+3+N”产业体系,不断提炼经验、分类推广,让“党建红”有效赋能产业提速发展,把各地前期可观可赏的“盆景”,变成后期可供乘凉的“大树”,确保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硕果。
精准因村施策,深挖项目建设发展“新亮点”
在“双百行动”的推进过程中,宜兴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制定“一村一策”三年提升行动方案。同时,以“书记项目”为重要抓手,构建起“年初立项、年中巡展、年末展评”的工作闭环,有力地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果。在“精准滴灌”与“量身定制”的振兴思路引领下,2024年宜兴市申报实施了352个镇村两级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各村发展呈现出“遍地开花”“百家争鸣”的蓬勃态势。
政策引导与资金活水是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密钥。在精准施策绘制乡村发展蓝图的同时,一系列针对性的资金支持与金融创新举措,正源源不断地为各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双百行动”的推进过程中,宜兴市设立经济相对薄弱村发展转化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奖补、经济相对薄弱村激励和生态补偿。对上争取省级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14个,优先支持重点帮促村和提优村。
“双百行动”赶考持续在路上,宜兴市委组织部将继续以党建为本、产业为主、生态为基、人才为要,筑牢强产兴城“主阵地”,描绘乡村振兴“山水画”。
(宜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