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 建 > 动态

常州钟楼区:红色引擎驱动产业蝶变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月21日 22:10 来源:钟楼区委组织部

  近日,常州市召开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部署。截至目前,钟楼区民营企业总数突破3.4万家,贡献了全区80%的税收、90%的就业岗位。培育出精研科技、格力博等行业领军企业;输变电行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活力的民营经济集聚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钟楼区正以“三张清单”正风肃纪、“阳光服务”赋能发展、“红色引擎”引领升级,民营经济“强磁场”效应持续释放,“金名片”品牌愈发闪亮,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着钟楼力量。 

  当暮春的新绿浸染运河堤岸,钟楼区的每个角落都涌动着发展的热潮。纪检监察干部带着“清单”走进智能化车间,无数“红马甲”输入的政务数据流在云端奔涌,“红色帮帮团”的联络员在产业链织就纽带……一张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以党建为笔、创新为墨,在钟楼大地擘画。 

  以制度创新为牵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三力模型”  

  “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项目建设中,我们得到了区委、区政府以及板块和部门的全力支持帮助,实现‘拿地即开工’。”常州恩都法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永红站在生产线旁感慨道。厂区外,大运河碧波荡漾,见证着政商关系的清风正气。 

  区纪委监委协助区委出台《钟楼区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正面、负面清单和亲清政商关系倡导清单》,以“正面清单”明方向、“负面清单”划底线、“倡导清单”树标杆,首次系统构建政商交往“全链条”规范体系。正面清单从“助力民营企业发展、保障惠企政策落实、用心用情纾难解困、持续优化监管执法、加强政企良性互动”五大方向细化15条具体举措,划定企业服务“责任田”。将减税降费、融资支持等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全区累计投放普惠金融贷款超280亿元,发放惠企助企资金2.43亿元,惠及各类主体2万家次;负面清单针对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任性用权等政商交往中易发多发的廉政风险,指明了五类15项“不可为”具体内容,划定政商交往“禁区”。2024年查处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53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4人,推动相关部门完善制度26项,为企业发展撑起“保护伞”。倡导清单以“五争十策”为核心,创新提出企业争做爱党爱国的奋斗者、亲清政商的引领者、创新发展的先行者、诚信守法的示范者、共同富裕的践行者五大目标,配套10条具体路径,树立政企共建“风向标”。 

  “三张清单”的创新实践,构建起钟楼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在此基础上,区纪委监委推动清廉建设向民企延伸,以九大行业“廉盟”为载体,开展“清风护企”专项行动,以“纪企直通”监督机制,通过“清廉民企”样板间培育廉洁生态,推动形成“政府有效监管+企业主动合规”的良性互动格局。 

  在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廉情工作站,工作人员正在处理企业诉求。“我们把倾听诉求、服务企业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着力点,建立‘纪企直通’监督机制,通过发放‘清风护企’联系卡和举报专用信封、开展‘纪企恳谈会’等方式,深入调研区重点项目企业110家,收集意见建议45条,解决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等问题36个。”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介绍。沃腾化工引进的药物化学博士,正是通过这一机制破解了人才困局,推动企业技术革新项目落地。 

  这种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不仅疏通了政商交往中的淤堵,更将全面从严治党的效能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以精准服务为抓手,领导挂钩“与企同行 护航发展”  

  走访企业226家次,收集问题61个,解决率达85%……针对以往多头走访、重复服务的痛点,钟楼区建立“领导牵头+四办扎口+部门协同”的立体化服务体系。区委主要领导挂帅,制定《挂钩服务重点企业工作机制》,明确“首问负责、一门统办、闭环服务”原则,通过“四办”联席会议机制整合资源,形成“一个问题、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真正实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 

  制度实施以来,钟楼区建立“四张表格”工作法,将企业诉求纳入“收集—登记—处置—反馈”闭环管理。针对共性难题,政府办协调金融机构投放“创新贷”610万元,人社局组织25场专场招聘活动,工商联开展“法企直通车”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针对个性诉求,成功化解威尔莱炉业道路封闭等棘手问题,赢得企业点赞。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民营经济贡献税收占比达72%,研发投入占比68%,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制度效能正加速转化为发展实效。 

  除了挂钩服务,钟楼还以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服务新范式。“云上政务”2.0平台的升级,标志着钟楼区服务模式的数字化跃迁,实现85%事项“一网通办”。在新闸科技工业园,“红色代办”队伍24小时在线响应,累计协调解决问题120余个,推动19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超50亿元。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让企业享受到“全天候、零时差”的政务服务。 

  以红色引擎为驱动,锻造产业链攀高向新“金名片” 

  在常州思源东芝变压器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红色的党建元素与银色的设备交相辉映。“通过党建联建,我们与思源东芝联手技术攻关,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江苏腾奇电力科技总经理蔡文欢站在焊接机器人旁介绍道。 

  随着全区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链党委的成立,区内外52家链上企业紧密联结。通过“红领大讲堂”“人才加油站”等载体,强化典型引路,弘扬工匠精神,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益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俞英忠等一批行业先锋。更令人振奋的是,产业链党委深入推行“三师助企”行动,广泛组建党员攻坚队,助力链上企业攻克技术难题15项,新增国家专利60余项,2024年,新型电力装备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 

  今年以来,钟楼区进一步放大产业链党建穿针引线的独特优势,推动链上企业战略对接、产能协同,促进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金融链“五链融合”。全市“百场千企”产业链融链强链首场对接活动在钟楼举办,链动长三角城市群内125家企业对接合作。 

  “链式集群发展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显著特点,我们通过产业链党建,把大中小企业串联起来、聚合起来,相互借力、相互成就,既找到企业转型升级新空间,也走出产业提质增效新路径,从而实现从点到链、从链到群的整体突破。”钟楼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祝涵杰介绍,2024年链上企业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12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45个,数字经济产业营收突破400亿元,增长超30%;健康“影像云”助力全市成为全国影像大数据赋能医保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三张清单”的制度创新,到“与企同行”的精准施策;从“红色引擎”的党建引领,到“金色名片”的品牌效应,钟楼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每一步都彰显着政企同心的力量。当“亲清政商关系”成为共识,当“全周期服务”成为常态,当“红色动能”注入产业血脉,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在这片大运河畔的热土上,民营经济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时代华章。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