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持续下沉部门单位资源,选优派强用好“第一书记”,帮助争资源、争项目、争资金、争技术。2024年,全县50个经济薄弱村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47.68%,村村过90万元。
一是优选优配筛出帮扶骨干。针对50个经济相对薄弱村,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采取“部门推荐+组织审核”程序,挑选50名年轻踏实、口碑好以及经验丰富、资历深的副科职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切实将优质骨干选派到致富一线。
二是同心同向聚齐团队力量。结合下派村资源禀赋、发展短板等因素,以“第一书记”为核心,联合派出单位、优质非公企业、镇、村等组建“兴村助力团”。同时根据县领导挂联乡镇情况,邀请相关县领导共同参与指导,进一步为“第一书记”履职赋能添翼。
三是群策群力丰富增收渠道。开设“书记谈增收”专栏,组织“第一书记”现身说法,谈认识、谈思路、谈举措。召开“第一书记行”“兴村助力研讨会”等活动6次,编发典型案例3期,帮助拓宽思路锚定增收举措。截至目前,累计打造增收项目50余个,兴办民生实事80余件,争取资金1200余万元。
四是有始有终落实成效。明确“谋划建设经营性项目1个以上”“筹集帮扶资金30万以上”等“硬指标”,每季度向县四套班子通报结对帮扶情况、开展一次调研督导,对工作落实不力的“第一书记”进行约谈提醒。每年额外拿出8个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名额,年终组织“第一书记”逐一述绩、现场评选,多措并举激发帮扶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