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是无锡市锡山区“四新四强”产业集群重要增长极,新能源中氢能板块又是锡山区“3+X”未来产业重要发展方向。锡山区新能源产业链党委将组织堡垒在“链”上、企业服务在“链”上、资源赋能在“链”上,通过做实做细“三张清单”,持续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目前全区已集聚新能源规上企业50家,1-10月新能源产业实现营收211.04亿元、同比增长4.52%。
“一个党委”链通“资源清单”。锡山区围绕“风光储氢”四大领域,打造兼具功能性与服务性的新能源产业链“大党委”。由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担任产业链党委书记,会同锡山经开区、鹅湖、锡北、东港等新能源产业重点板块,凝聚连城凯克斯、德力佳、鑫宏业等“链主企业”、覆盖上下游配套企业,携手上海交通大学无锡碳中和动力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院所,形成了“组织部门统筹、镇街板块协同、链主企业引领、链上企业配套”的组织体系,全力推动新能源产业链握指成拳、串珠成链。
区新能源产业链党委坚持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扩大政策资源、金融资源、人才资源、平台资源的有效嫁接,有力注入到新能源产业链中去。在服务保障上,举办政策解读会为企业答疑解惑,引导帮助链上企业大力申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强链上企业电力供应保障。在金融支撑上,协调江苏金融服务授信平台完成企业融资需求对接25笔,解决实际融资需求8488万元。协调证券公司帮助链上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引入战略投资、上市路径规划、实现股权激励等重大事项上,“红色CGO”提供一对一专业化咨询服务。在持续赋能上,产业链党委帮助链上企业大力对接国内外、供需端市场,搭建平台助推企业对接多层次潜在资源,协调在锡山落地举办3场新能源行业展会,组织链上企业参加新能源学术论坛、产品展览、融资路演等活动,开展资本市场专题培训,有效解决产业链上企业发展信息不共通、资源不共享、产业不共联的问题。
“两支队伍”链出“需求清单”。深刻认识到“需求清单”是产业链党建工作运转的起点,区新能源产业链党委深入落实锡山区“锡链十条”具体举措,深化“三访三聚三解”企业需求征集摸排活动,全面梳理记录链上企业发展难题,实现规划更科学制定、资源更精准配置、服务更有效开展。
产业链党委建立常态联系企业机制,建册“一企一档”更新企业发展动态,把握“资源集约、精准高效”的原则,分头联系链上企业,分类梳理企业需求。成立“红链护航”服务分队。不拘泥于“填表问需”“文字解题”,根据链上企业地域分布情况,采取调研、座谈、走访等方式,通过“铁脚板+大数据”深入一线、深入企业,把问题检查与需求排查相联系、把口头访谈与数据分析相联系,掌握一手企业诉求。定期召开专班“红链谋事会”,整理出实际制约和有效提升企业发展效能的共性问题和个性困难,详细分析解决企业需求的发力点。用好“红链指导”党建指导员队伍。组织新能源产业分布重点板块共69名党建指导员,常态化开展访企联企工作,主动向企业入党积极分子、技术骨干、一线员工了解职工需求、发展难题,鼓励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攻坚。
精准匹配链成“项目清单”。区新能源产业链党委通过“链”系企业弄明白发展“要什么”,“链”接资源理清楚产业链党委“能给什么”,梳理归纳、精准匹配后明确工作“做什么”,分别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
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明确时间节点、任务分工,将产业链党建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象化落实到位,全力推动企业诉求圆满解决、发展成果更加显现、“链”动效能更加澎湃。科学布局项目。针对链上企业反映的“提供更多新能源光伏产品、具体组件产品场景应用”的具体需求,区新能源产业链党委组织企业座谈、专家论证对产业链“项目清单”内容进行前瞻性研究,对新能源场景应用形成案例上报汇总,力争纳入全市场景应用体系。紧密跟进项目。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紧盯项目审批服务“新五率”,深化“三提三即”改革,持续跟进全区在建的19个超亿元新能源产业项目,加强对接满足企业需求的“小项目”,及时疏通各节点办理梗阻,确保“大小项目”均稳步有序推进。圆满落地项目。通过产业链党委靠前服务、链上企业通力配合,华镁时代、盘古新能源等一批项目圆满竣工,成功举办光伏技术与产业发展会议、2024钠电产业生态圈企业家峰会等,促成行业专家对话交流、企业技术产品、项目合作信息对接。今年以来,累计新增部门资源9项,实施助企帮困行动项目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