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灌南县注重以镇带村、集成布局、串珠成链,推动经济薄弱村资源资产运用不断向科学化、体系化迭代升级。
一是强弱抱团做优“党建链”。按照地域相邻、禀赋相近、路径相似的原则,按需组建“硕项湖大闸蟹”“田楼葡萄”“新集大米”等富民兴村联合大党委5个。以“组织联建强基础、能人联手强队伍、产业联兴强效益”为抓手,引导55个经济薄弱村与23个区位相近、情况相似的“强村”结成帮扶对子,有力推动同频共振、发展互促。
二是创新驱动延伸“产业链”。以汤沟厂镇融合发展为契机,指导金星、连五等8个村组建发展联盟,配套设立“百村百万”富民兴村工作站,推行选种、耕种、收割、加工、销售全过程统一管理模式,分步推进万亩高粱种植基地、酒糟仓储销售、柴南河两岸风光带等项目建设,推动党建链、产业链、人才链、生态链“四链”深度融合,直接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均超100万元。
三是因地制宜用好“资源链”。盘活重组旧村部、老学校等闲置资产资源34处,通过发包、租赁、参股等方式开发利用。统筹整合上级帮促资金、镇村自筹资金等2500万元,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9个,建设共享车间、厂房24个。发展适度规模种植,引导52个村流转土地1.7万余亩自主经营,推动项目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49.7%,辐射带动1.2万人摆脱土地束缚,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