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 建 > 动态

南京栖霞区:一条“红链”串起产业发展“聚能环”

2024年09月02日 15:02 来源:南京市栖霞区委组织部

  今年以来,南京市栖霞区认真贯彻落实“红链强质”十项举措,持续发挥三区协同优势,围绕产业链党建市级重点联系点,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深化“红链栖聚”党建引领工程,在推进产业强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谋求新突破、展现新作为。 

  组织强链,建强赋能“新质”发展的末梢体系 

  行业党委抓统筹。发挥栖霞生物医药产业链党委引领作用,制发《深化三区协同 党建引领产业链发展十项举措》,持续推进建设“一委一会一站一坊”,打造行业党委统一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具体指导、党建联盟协调整合、龙头企业党组织牵头行动的“四级”组织体系。建立党委会(扩大会)会议制度,“轮值链长”每季度召开1次碰头会,产业链党委每半年召开1次党委会,研究产业链党建工作、统筹协调产业发展重大事项,上半年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18个。党建联盟抓推进。制定实施产业链党建联盟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重点行动项目“四红”工程,由区领导直接挂钩、属地园区牵头负责,以红链磁场、红链管家、红链阵地、红链育才等系列品牌活动,切实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党建互通、资源融通。上半年以来,新吸纳南京汉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南京科默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党支部等8家企业党组织为联盟成员单位;开展联盟“支部领衔 党员攻坚”行动阶段性成果汇报会;开办链上“书记讲坛”,先后邀请专精特新及小升规政策专家作专项解读宣讲、邀请南京长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围绕“五心”工作法作专题授课,切实提振抓党建促发展本领。两个覆盖抓质效。实施“链上企业党组织规范提升月”行动,结合“双有”目标提升计划,新成立雷越医学检验(南京)有限公司党支部、南京佰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配齐专职党建指导员2名,在延伸组织覆盖的同时为链上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开通链上企业流动党员“码上”报送渠道,在高新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流动党员报到点,在生产管理一线、市场销售一线、科技研发一线等筹备建立流动党员功能型党支部,聚力推动链上企业党组织向一线纵深覆盖,确保链上党员应纳尽纳、应管尽管。 

  资源补链集聚驱动“新质”创新的前沿力量 

  “链”需求提效能组织开展产业链蹲点解剖、调研走访,变“等上门”为“登上门”通过区领导月月走、“红链管家”周周走,全面征集企业在融资、用工、土地等方面问题,形成链上企业需求清单相关职能部门可向链上企业提供的资源清单、可实施的行动项目清单等“三张清单”,推动需求有效对接、资源有效统筹、项目有效落地。截至目前共调研走访生物医药企业119家,日常服务对接百余家,梳理企业需求56个、政策资源23项,常态化开展“‘法企直通’法治服务驿站”“以‘质’为帆添动能 助企远航促发展”行动项目2个,促成南京大学等5所高校的8件专利技术成果与红杉生物等8家企业成功签约,签约金额达2000余万元。“链”服务优环境积极推进产业链党建“青柠助理”选派工作,确保实习生长期驻点一线,指派栖霞高新区党群部部长作为实习导师,引导和帮助工作助理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多部门组建“益‘栖’服务团”,采取“企业提问、联盟搜集、部门应答”方式,对124家链上企业开展常态化服务,举办“政策小课堂”“装修对接会”等专题辅导23场。打造“你提我办”线上服务平台,解决企业建设、房租优惠等诉求171条,及时办结169条,满意率100%。“链”平台促合作成立校地融合发展工作专班,印发《栖霞区、南京经开区、仙林大学城深化校地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全面深化栖霞三区与驻区高校融合。探索“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政府助题”新机制,促进学科资源与三区产业需求有效衔接,打造区域协同科技创新共同体,形成新的创新矩阵引力场,2024年6月,和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南京仙林合成生物创新谷。 

  服务延链,锻造符合“新质”要求的人才队伍 

  聚焦产业需求“精准引才”。持续完善“1+N”区域人才政策体系,坚持把锻强现有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攻坚“卡脖子”技术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紫金山英才·栖霞人才计划,细化制定区级高层次人才项目、中青年优秀人才项目等配套细则。加大校地企融合引才力度,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和“百校对接计划”两支队伍的重要作用,组建新一批省科技镇长团生物医药产业深化产才融合对接,以“5.18南京人才日”为契机,联合南京大学举办“长三角生物医药创新研究与产业发展大会”,汇集超百名生物医药行业顶尖专家和领军人才。聚焦链上人才缺口架设校门到厂门“直通车”,举办生物医药类招聘集市、岗位直通车等36场,链上人才引进培育人数稳步提升拓展培养渠道“精心育才”。实施党员人才联管共育、“双向培养”机制,将链上产业工人、高技能人才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骨干。与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共孵共育”机制,定期举办“产业赋能”大讲堂、产学研交流会等,协同培育产业链急需人才。围绕建设“宁镇扬人才中心集聚区”,深化“栖”心服务工作,聚力解决链上人才关切的住房安居、子女入学、金融服务等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上半年已兑现含生物医药人才项目的扶持资金1759.6万元。推动技术创新“精妙用才”。推广卡文迪许“医药研发党员攻关小组”等经验做法,引导链上企业党员员工开展协同攻坚,2024年6月,卡文迪许的依普利酮、恩泰的阿瑞匹坦、泽恒的沙丁胺醇进入全市生物医药创新产品推介清单。加大科教产才扶持力度,举办首届“宁镇扬”区域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竞赛、“第七届江苏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赛道选拔赛”等,促成一批优秀人才、优秀项目“落地生根”。推动栖霞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上半年以来,金陵药业荣登中国创新力医药企业20强华威医药和科默生物荣登2024中国医药CRO企业20强。此外,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