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锚定“富”的目标,以党建力量凝聚奋斗力量
坚持高位谋划,强化顶层设计。区委书记以“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武进样板”为题作党校“开学第一课”,将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年度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制定实施全区基层党建“红武共进 双争双强”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政治引领、组织建设等5方面24条举措,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坚持高标部署,持续蓄势赋能。出台《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学千万工程经验 谱鱼米之乡新篇”系列活动十余场,指导西湖街道等板块成立多家抱团型强村公司,预计到2025年,各镇(街道)均成立1家抱团型强村公司,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50万元以上,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00万元。坚持高效推进,激发生机活力。组织开展“服务‘三大任务’”大讨论活动,为乡村振兴汇聚智力支持。向“双百”攻坚村全覆盖选派52名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助力“345”强链工程落地见效。发布《“武进英才计划”农业乡土人才振兴工程实施意见》,深化与南大未来学院、南农大乡村振兴学院合作,建好用好“赵亚夫工作站”“农业乡土人才引育基地”等平台,发掘水稻育种人徐洁芬等一批“土秀才”“田专家”,打造乡土人才“振兴智库”。
二、坚持“实”的基调,以组织优势激活发展优势
实现城与乡的奔赴。在打造特色、延伸产业链、做强农产品加工上下功夫,全力建设东南部果蔬、中南部稻麦、西部花卉苗木、环湖水产养殖、城郊都市三产融合“五大片区”。深入开展村企结对共建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打造数字化农旅运营基地、园林绿化人才培养等五大领域20个项目。科技成果转化提质增效,立华牧业创成农业农村部华东优质禽育种重点实验室。雪堰镇引进专业数字化电商运营团队“土播IN”,助推周边农产品的线上销售,预计每年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超100万元。注重破与立的结合。深化推进农村领域改革,武进成为全省3个省级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之一,“三定一动”宅基地资格权长效管理制度成果在全国形成引领示范效应。颁发全省首本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以强村公司、飞地抱团为重点的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正式启动。指导各目标任务村创新探索多元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围绕“理想之城”、常州南站建设等重大机遇,确定渔光互补、工业园区提升等14个优质项目,确保今年新增集体收入500万元以上村13个。 推进形与神的共塑。大力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今年全区确定省级以上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5个,总投资达18亿元。以农文旅融合、一二三产联动为抓手,重点推进太湖湾、环西太湖等乡村旅游片区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精彩蝶变。城西回民村探索建设数字农业云舱菌菇种植基地,推动农业产业向多元化和高端化发展,拓宽村强民富新路子。嘉泽状元花朝节、前黄杨桥文化节、洛阳岑村桃花节等活动吸引游客超40万人次,实现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
三、聚焦“人”的关键,以机制创新带动成效出新
坚持头雁和群雁两提升。充分发挥“头雁”作用,组织两批近100名村书记到浙江学习考察。强化“一枢纽两学院三中心”政治引领、党员教育、载体赋能功能,用好全区首批14个头雁书记工作室,集聚振兴智慧。大力实施“青蓝工程”,构建“四位一体”年轻村(社区)干部培养规划,提升年轻干部综合能力本领。坚持保障和激励两促进。研究出台基层干部专业化体系建设、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等文件,从制度上保障基层干部的工资待遇、职级晋升等,切实解决后顾之忧。出台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若干举措,对于示范带头作用明显的村党组织书记优先推荐省“百千万”书记、市“5A”书记等荣誉,营造全心全意搞建设、一心一意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坚持减负和赋能两手抓。扎实做好基层减负工作,让基层干部安心干事、专心创业。制定进一步发挥党群阵地体系功能优势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完善事项准入机制及清单制度,统筹更多资金、人力向乡村发展一线倾斜,持续为基层赋能。
(王艳 汤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