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有许多标签,诸如无锡后花园、桃源风情小镇等,但其中最耀眼的是“中国水蜜桃之乡”。作为列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金字招牌,近年来,惠山区始终坚持在“小桃子上做大文章”,持续打好“有链强链、缺链补链、上下延链”组合拳,并于2023年成立无锡市首个农业产业链党委—惠山区水蜜桃产业链党委,吸纳“政学农银”相关党组织15家,逐步从“一只桃子”单链条经济,向“一棵桃树”全链条经济深耕,到如今再向“一片桃源”多元化产业迈步发展。2023年,全区水蜜桃产值达15亿元,水蜜桃全产业链产值超28亿元,桃农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6万元。
走进田园东方水蜜桃现代农业产业园,随处可见的摄像头、传感器以及各类物联网设备,全天候监测着桃园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墒情等数据,技术人员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数据并分析,进行对应的施肥、浇灌等农事操作,确保每一棵桃树都能达到高质量管理。
“由于梅雨季节雨水高于往年,大量的积水留在桃园,桃树根系无法正常呼吸,桃树的养分不能正常输送,所以挂果情况并不理想,但数字化智慧桃技术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作为一名“桃秀才”,青年党员李小鹏一整个“种植季”都在带领团队进行宽行高垄Y型栽培实验,以期提升整地、剪枝、运输等机械化环节运作效率,让桃农及时搭上现代化农业“快车”,进一步强化前端种植链。
水蜜桃甜美可人,但种植水蜜桃存在着“劳作强度高、产出单一、窗口期短”的问题,农忙季节会挤占桃农人家所有的劳动力,家庭成员不得不休所谓“桃假”参与劳作销售,无花无果时又只能“望树兴叹”。正是为了解决当下水蜜桃产业存在的种种棘手难题,惠山区水蜜桃产业链党委把“人”作为破题关键,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积极对接各领域“乡土人才”,组建起一支由省“三带”能手、院校教授、青年创客等50余名党员先锋构成的“桃秀才”队伍,以“各有所长”的专业技能应对产业链发展的种种挑战。在“李小鹏”们的努力下,目前,省级阳山水蜜桃综合示范基地全面完成桃树机耕、施肥、田间转运等6个重体力劳动环节“机器换人”,每亩平均节约劳动力成本1200元以上,20亩桃园的喷雾作业在12分钟即可完成,实现了水蜜桃种植由“一户”到“一人”的转变。
劳动力投入减少了,但“桃农增收渠道单一”仍然是绕不开的问题,拓宽桃农增收致富渠道,壮大桃经济,必须依靠补链延链来实现。普照村党总支书记杨一飞介绍道,“其实桃树一身皆是宝,这款颜值与营养‘双在线’的‘阳山桃胶粉’,能精准贴合现代人轻养生需求,如今这款桃胶产品已处于小样试生产阶段,即将投入市场销售。”新产品面世的背后离不开“桃秀才”杨一飞的努力,作为“党员领头雁+致富带头人”,他积极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党委、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党总支“牵线搭桥”,成功蹚出一条“桃胶致富”新路子,助力水蜜桃产业链向工业化、市场化迈出一大步。
“桃胶”只是冰山一角,为实现水蜜桃产业由“一桃”到“一树”的转变,“桃秀才”们将水蜜桃种植、销售与高效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紧密结合,创新打造桃文化主题IP,设计“好桃”系列精品产品礼包,共同研发果脯、果汁、桃胶粉、蜜桃酒等初级产品,以及桃木根雕、桃木梳、桃花茶、桃花面膜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步携手顺丰速运、硕放机场党组织,启用256条以上运输干线、282条城市线路。如今,这些桃衍生产品可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远销至海外,其中桃木雕产品2024年销售额突破100余万元,同比增长50%。
伴随“桃产品”的热销,惠山的“桃经济”也在由“一季流量”向“全年留量”转型。近日,“江南桃花源 乐游新阳山”2024年惠山区“5.19中国旅游日”启动仪式暨桃源之旅青少年挑战赛在桃心小岛露营基地拉开帷幕,旅游导览图、美食地图全新亮相,400余名选手相聚于此,奔跑在山野之间。依托产业链党委,借力“桃秀才”,惠山区水蜜桃产业链正通过“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方式,全力打造低空经济、科技文创、光影夜游、康养体验、数字孪生等“桃文旅+”复合型产品新业态。今年以来,全区围绕“桃”主题先后举办阳山半程马拉松、“春时花海”全国特色旅游资源梳理展示等大型农文旅融合系列活动5次,年均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以水蜜桃为C位的“全时+全季+全域+全景”的农文旅“大产业链”格局正在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