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溧阳市严格落实党员教育管理要求,聚焦党员教育发展需要,常态长效探索“学”的新思路、新方式、新方法,从点、线、面三维发力打造“1+13+N”全领域、全时空党员教育阵地,全面打通党员教育培训学用转化“最后一公里”。
一是“点”上发力建强党校主阵地。坚持“党校姓党”这一根本工作原则,充分放大党校集聚红色阵地、融合特色课程的独特优势,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要素融合延伸“作用链”。充分联动全国保护较为完整的新四军抗战旧址群、水西村、塘马村等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等红色资源,联动周边28个“红色村落”构建红色同盟,全面形成校、馆、村、园“四位一体”的党员教育新模式,全面释放红色教育功能。创新课程强化“教学链”。实施“讲好水西故事精品课培育工程”,设计推出涵盖11处新四军抗战遗址的“党性教育示范线”,研发编写《水西宝语》《擎旗溧阳》等7本理论教材,开发《沧海一“粟”》《水西精神放光芒》等13节精品微党课,以场景化、沉浸式、互动式等方式,推动党员教育生动鲜活。供需结合拓宽“学习链”。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理论宣讲”等多领域,全方位邀请26位致富领头雁、百姓名嘴、专家学者等构建党课名师师资库,突出时代性、一线性、鲜活性,构建内涵丰富的党员教育培训课程“菜单”,根据单位实际和党员需求,以“基层点单、组织派单、师资接单”方式,助力党员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二是“线”上统筹打造特色大讲堂。积极创新党员教育形式,打造“理论课堂”“特色课堂”“实践课堂”,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一镇一品讲堂有质又有效。聚焦“一乡镇一特色一品牌”,打造高新区“江苏中关村大讲堂”、天目湖“沙河讲堂”、社渚“山这边”大讲堂、南渡“濑水讲堂”等13个各具特色的理论大讲堂,将沙河水库开发的奋斗故事、慈孝信义的历史文化、岁月变迁下“山两边”的发展路径,以“家常话”形式生动讲述、深入人心。奋斗者的风景走心又走新。围绕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打造“奋斗者的风景”沉浸式特色党课,将美丽风景变实境课堂、现场素材变鲜活教材、工作器具变生动教具,用现场访谈的形式,将各领域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奋斗故事传送到基层最末梢,成功举办38场,吸引近2万人参与。红色研学路线可观又可感。聚焦党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全力挖掘全市红色教学资源,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塘马战斗广场、城市党建馆等特色地标串点成线,发布四类8条“红色足迹”精品研学路线,推动党员教育有迹可循、有地可讲、有景可看,进一步提升形成可听可看可感受的党员教育体系。
三是“面”上拓展推动站点全覆盖。全方位、多领域探索创新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点,不断丰富内涵外延,全力提升党员教育的品牌标识度。挖掘村级教学点。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等现有阵地,全力打造蔷薇红党群小院、“E起学习”馆、“山这边”展示馆等479处线下教学点,实现“家门口”党员教育“零距离”。分层分类强阵地。聚焦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群体,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打造产业链党群综合服务中心、蓝盾驿站、“红心暖驿”等推动党员教育实体化运行,全力增强党员教育的感染力和针对性。开发线上云平台。坚持数字赋能,“智慧党建·云上教育”系统全面应用,以内容实时接收、会议实时互联、效果实时检测“三个实时”,实现精品课程云端共享。上线“溧阳红色印迹云展厅”小程序,创建溧阳数字化红色基因库,囊括红色遗址、党员实境课堂、党群服务中心等36处全景点位及语音视频,通过沉浸式体验打卡实现红色资源“一图览”“指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