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 建 > 动态

淮安淮阴区:“红网连心”蹚出乡村治理“新路子”

2024年06月19日 14:57 来源:淮安市淮阴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淮安市淮阴区创新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红网连心”行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将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把优质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有效破解基层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力量不强、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不高、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切实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优化治理体系,织密乡村治理“一张网”。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乡村网格体系,着力解决网格划分过大、治理成效不显等问题。按照“方便群众、规模适度、无缝覆盖、便于服务、有利治理”原则,以自然村民小组为单元划分网格,在全区13个镇(街道)245个村(社区)科学划分2071个网格。加强网格党组织建设,注重选拔优秀党员、无职党员担任网格员,推动党员干部联网格、普通党员联群众,构建“镇街党(工)委+村党总支(党支部)+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网格员”四级组织体系,推动党建网、治理网和服务网“多网合一”。在网格内建立“十联户”机制,由一名网格员负责就近联系十户群众,实现茶余饭后便能开展走访,推动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矛盾不上交”的乡村治理格局。 

  配强网格力量,深化走访服务“心连心”。将网格员作为乡村网格化治理的核心力量,全面落实“定格、定人、定职、定责”措施。以镇(街道)为主体,通过举办集中聘任仪式、颁发聘书等方式,择优选聘1495名村“两委”干部、2006名村民小组长、496名村后备干部、258名退伍军人、7259名“五老”人员、397名致富带头人、89名返乡大学生担任志愿网格员。按照“一名包联干部、一名网格长、若干名网格员”的方式组建管理服务队伍,实行“层级负责”包干联户机制,包联干部联系网格、网格长联系网格员、网格员联系群众,让有事就找网格员成为群众共识。网格内建立“三色”走访和“五必访、五必到、五必清”机制,建立年老体弱、残疾人员等特殊群体信息库,加大走访频次,让群众时时看到党员、处处找到组织。加大鼓励激励力度,探索实施“积分制”“红旗榜”,建立“积分兑换+评比表彰”双重激励制度,根据网格员积分情况,评选一批星级网格、“最美”网格员,对表现优秀的网格员优先推荐村内公益岗位、纳入村级后备人才库,并在优先评优、吸收入党方面予以倾斜,激励网格员履职尽责、发挥作用。 

  创新运行机制,兜起民生服务“千万事”。针对农村群众诉求多元化、问题多样化、矛盾化解不彻底等现状,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运行机制。在网格内建立逐级“吹哨”制度,形成“群众点单—网格员接单—区镇村办理—网格员反馈”工作闭环。以网格为单元,组建走访服务微信群,邀请网格内群众或在外务工人员亲属加入,群众有事发条微信,网格员线上第一时间处置,全面推动网格治理“一张网、全覆盖、心连心”,实现为民服务“全天候”,形成“资源在网格整合、政策在网格贯通、工作在网格落实、服务在网格实现、民情在网格应答”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变乡村治理由村级党组织的“独角戏”为区镇村三级共奏的“大合唱”。“红网连心”行动实施以来,村级层面累计开展政策咨询、抢收稻麦、送医就诊、代办服务等事项3850余件,镇级层面累计解决维修道路、民政救助、低保办理等诉求2480余件,区级层面累计解决信访问题、届中补选、教育医疗、党务政务等各类问题670余个,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持续提升,有效实现网格服务零距离、党群干群一家亲 

  吉鹤鹏)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