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市牢牢抓住“选、育、管”三个关键环节,着力打造“全链式”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成长机制,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科学精准“选”,建好后备人才“蓄水池”。着眼2026年村“两委”换届、村书记专业化管理拓展、名书记培育三大现实需要,开展全市村书记队伍专项分析研判,重点掌握年龄较大、实绩偏差两类村书记所在村情况,目前全市未来2年村书记到龄离任的21人。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从全市在职村“两委”干部、新农人、知名乡贤等人员中择优选拔,明确中共正式党员、大专以上学历、40周岁以下等选拔条件。按照不少于未来2年村书记空缺数的1.5倍标准,通过征求村党组织意见、镇党委会研究、市级相关部门联审、市委组织部确定4步程序,市镇统筹建立40人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
创新形式“育”,打好培养淬炼“组合拳”。聚焦“名书记”培养工程,量身定制“集中培训+跟班学习+实岗锻炼”的后备人才培育计划。依托市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学院建立集中培训课程,引入党建、经济、法律、治理、领导力等5大模块,组建110余名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先进典型等师资力量成立的“后备人才培训名师库”,通过理论学习、案例教学、实践体验、结构化课堂等形式,全方位提高后备人才的综合能力。推动后备人才在乡镇党建、信访、农业农村部门和乡村振兴重点村4个“一线考场”中跟班学习、跨镇挂职。推行“1名本镇领导班子成员+1名跨镇名书记”的双导师传帮带机制,落实谈心谈话、工作帮带、跟踪培养,强化后备人才执行政策、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的能力。
严明考核“管”,搭好干事竞技“赛马场”。建立全过程量化评价机制,市委组织部搭建“赛马制”平台,采用素能测试、项目路演、综合研判等方式,评准评实后备人才表现。完善后备人才“能进能出”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后备人才使用情况,主动发现优秀人才充实进后备人才队伍,对于集中培训“周考”连续2次排名靠后或日常工作表现不佳的后备人才,实行末位淘汰。强化激励导向,培养评价等次获评“良好”以上且选任为专业村书记的后备人才,集中培养时间算作专业村书记1年任职时间,在职级评定时使用。坚持村党组织书记优先从后备人才中选用原则,条件成熟的后备人才,及时选任为村书记。今年以来,全市已有3名后备人才走向村党组织书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