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引擎”,持续深化“仙林经验”学习运用,创新治理机制创新,推动多方力量融合,努力探索新时代基层善治共治的“睦邻”路径。
聚焦“小马拉大车”,由“单兵作战”转向“集成融合”。建立片区大党委工作机制,集成辖区党建资源,与南航、东大、同仁医院等单位建成“结对”联盟37家,签订共建协议56份,推动中医诊疗、文化科普、公益社团等资源下沉入户。争取园区平台支持,高效处置中航发异味扰民、正方石材厂商户纠纷等信访矛盾39个。
聚焦“管理失效失能”,由“老破小”转向“理想家”。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成立小区网格党支部,由基层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任功能型党支部书记,吸纳退休党员、社区民警、公益团体、物业等多方主体进组织、搭班子。引进6家市场化物业,协调链接社会资源,共商共议开展群众工作,以公共收益改善内部环境,推动小区党群站点、小微场景、生活设施等逐步完善和迭代升级。
聚焦“邻里壁垒”,由“陌邻”转向“睦邻”。推行“睦邻家门口事家门口办”服务模式,建立“家门口”党群服务站8个,下沉医疗报销、劳动就业、装修审批等35个事项进网格、进站点。精心举办3期“睦邻有我”系列展演,开展“五联”共建共商行动,运用“有事好商量”议事机制,协商办结争议事项1260个,形成居民自治公约66份。
聚焦“旧老小难”,由“传统街区”转向“精致商圈”。以老旧街区为攻坚重点,推动园区、国企成立商业街联合党委,开展街区综合整治、业态升级、规范运营、长效治理等专项行动,完成店招店牌、“气改电”和油烟设施改造85家,清退腾换低端业态22个,助推商业街“外在颜值”和“内在气质”的双提升。
(江宁区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