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是“中国荷藕之乡”,全县荷藕种植面积10万多亩,从业人员4万多人,年产值50亿元。荷藕产业已成为宝应县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产业、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
莲发藕生,必定有根。近年来,宝应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把组织堡垒建在链上、把抱团发展融在链上、把服务赋能抓在链上,探索创新产业链党建工作方法举措,带动全县荷藕产业兴、企业强、发展好。
围绕荷藕这一特色产业、优势领域,宝应县牵头机关部门、属地乡镇、行业协会、高校院所和120多家链上企业充分整合,建立产业链功能型党委,并逐级构建“产业链综合党委-企业党支部-生产线党小组”组织覆盖体系,实现链上企业从业人员50人以上均有党员,100人以上均有党组织。“自从有了荷藕产业链综合党委,咱们企业家算是找到了组织,经常聚在一起搞活动、商量事。”国家级龙头企业江苏荷仙集团董事长张长法说。
以前“各打各的锣、各敲各的鼓”,荷藕价格被外来客商控制,上好品质的荷藕卖不出好价钱,单打独斗的模式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如何帮助链上企业实现抱团发展,共同增加抵抗市场风险能力,摆在了产业链综合党委面前。“我们通过发展‘合作社+基地+农户’党建联盟等模式,让抗风险能力较强的龙头大户发挥‘压舱石’作用,形成以市场为核心的流通体系,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民。”宝应县荷藕产业链综合党委委员、宝应县荷藕研究所所长秦文表示。有了自主可控制的生产、营销网络,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市场信息,形成合力,提升了宝应藕农的话语权。目前,全县荷藕制品年出口4万吨左右,约占全国荷藕总出口量的70%,产品远销日韩、东南亚及欧美地区。同时,产业链坚持党建富民,创新订单式、社会化服务式等联农带农联结机制,开展股份制联农机制试点,让农民全方位、全链条参与,分享产业链红利,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通过积极争取各级涉农政策,目前累计上争资金1.3亿元”,荷藕产业链综合党委书记、宝应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梅高亮介绍说。在产业园区、窗口一线设立5个“兴链先锋岗”、3支“兴链服务队”,组织开展人才招引、项目帮办、政策宣传、诉求解决等活动30余场。聚焦技改、环保、安全生产等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从工信、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部门选请30名业务骨干担任“兴链专员”,通过对事故案件类案分析,排查荷藕行业存在的安全生产漏洞,并协同江苏省莲藕协会制定荷藕行业“两牌一标五制一程”“十条安全硬措施”,进一步规范荷藕行业安全生产操作,工作经验被《中国应急管理报》报道。
为扩大市场影响力,荷藕产业链综合党委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加大“宝应荷藕”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力度,培植荷仙、天禾、天成等一批企业品牌,打造“偶得”“欣莲欣”“千纤”等产品品牌,全县荷藕产业实现了从种植到加工、流通、观光、科研、文化等多元化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下一步,宝应县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探索制定荷藕产业扶持发展意见,全力推进宝应县建成全国最大的荷藕加工集中区、全国有影响的荷藕集散交易中心、中国荷藕产品出口第一园,形成种植规模集中、加工企业集群、物流交易集散、全产业链紧密的荷藕产业体系,带动产业升级、农民增收,打造乡村产业振兴的样板。
(来源:扬州组工,供稿:宝应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