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市委教育工委坚持边试点、边研究、边深化,创新方法、破解难题,以“三个聚焦”为抓手,压茬推进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截至目前,已在477所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办中小学校健全与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相匹配的体制机制。
聚焦制度落实,抓好组织推进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紧扣推进落实重点环节,推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地落实。一是明确部署抓推进。认真贯彻中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和省里贯彻《意见》的通知精神,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及时召开专题动员部署会,出台市级层面“1+2”实施办法,建立市级部门协调联动、区校具体落实的一体化工作推进体系,切实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宣传部署、方案制定、督促落实等全过程。二是整治整改抓推进。结合主题教育,将这一制度落实作为市委教育工委专项整治项目,全面调研了解各区推进落实情况,重点解决制约制度落实的难题。三是分类实施抓推进。立足不同学校差异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一校一策”,根据办学规模和班子配备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切实做到“成熟一个调整一个”。
聚焦“关键少数”,抓好队伍建设
书记和校长是学校建设的带头人,也是新制度运转的“关键少数”。我们坚持系统施策,全链条加强培养、使用和管理,努力建强学校发展的带头人队伍。一是加强培养。每年利用寒暑假教育系统负责干部会议,市、区分层分级,举办中小学校书记和校长培训,去年起进一步探索举办市级骨干中小学校书记专题培训班,提升当好党组织书记、发挥领导作用的本领。结合援派教育人才集中轮换、集团化办学等工作,加强对书记和校长储备人选的实践锻炼,从中提升治校办学的能力。二是加强选配。突出加强新制度下对书记岗位人选的选配,注重选拔党性强、会管理、懂教育、有威信的现职校长担任书记。联动配强校长岗位人选,注重从政治素质较好、业务精通、管理能力较强的副校长中选拔,并加强面上统筹交流。通过组织把关、合理使用,有力提升了书记、校长两支队伍的质量。三是加强管理。相比于高校,大多数中小学校领导职务层级不高,但管理服务的对象并不少,加强对书记、校长的监督管理尤为重要。我们坚持全面监督的理念,对工作的监督上,深化教育督导、党组织年度报告、学校高质量发展考核等机制,推动党的建设和办学治校相统一、相促进;对个人的监督上,每年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严格落实书记、校长任期制,及时开展任中和期满审计,切实做到高看一眼、严管一分。
聚焦有效运行,抓好机制完善
把优化机制作为抓制度落实的重要内容,着重完善决策机制和协调机制,切实强化机制支撑。一方面,完善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在落实新制度的过程中,指导全市中小学健全党组织会议制度和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制定两个议事规则示范文本,合理界定议事决策范围和程序。指导新建和调整的中小学党组织,落实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增强对学校发展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的能力。同时,注重发挥教职工大会、群团组织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加大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推行力度,让广大教育工作者评判新制度运行的实际成效。另一方面,完善运行顺畅的协调机制。实行行政班子中党员副职进党组织班子、党员校长兼任党组织副书记,并推动书记和校长定期沟通、班子成员经常沟通,尤其是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意见不一致坚决不上会,推动各中小学校切实把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健全起来、运转起来。
(南京市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