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 建 > 动态

乡村振兴一线,南京六合31位第一书记用实绩诠释第一担当

2024年01月10日 09:36 来源:六合区委组织部

  乡村振兴一线,南京市六合区31位第一书记用实绩诠释第一担当扎根田垄他们奔走在田间地头问急问需;情系群众他们嘘寒问暖关注群众所忧所盼;因地制宜他们引入“源头活水”打造“一村一品”产业项目……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第一书记 

  202112月,31位驻村第一书记怀揣梦想、奔赴村居,投身六合乡村振兴第一线。两年间,他们全心全意、全力以赴为基层办实事、谋发展、解难题,协调各类帮扶资金,办成惠民实事项目270多个,真正推动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农村集中,为全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帮助。 

  18日,六合区举办驻村第一书记任职期满欢送会,一起回顾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奋斗拼搏的丰硕业绩,共同见证他们在广阔乡村锻炼成长、建功立业的青春风采。 

  活动中,南京市委组织部一级调研员沈大春充分肯定了驻村第一书记任职期间的工作成果成效。他指出,回望来时路,六合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明显,两年间,驻村第一书记真蹲实驻、真抓实干,在推动村居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强调,走好当下路,驻村第一书记要把好思路好做法留下来,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他希望驻村第一书记任职期满后,常回六合和所驻村看看,继续关注、支持六合发展。 

  六合区委书记周勇对31位驻村第一书记为六合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的无私奉献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第一等责任”“第一等能力”“第一等情怀”,紧抓发展不放松、协调对接不惜力、服务群众不懈怠,用实际行动为六合乡村振兴“赋能助力”。他说,期待任职期满的驻村第一书记不忘六合常回来走走看看,共同书写大美六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扎根田垄泥泞脚步“绘”出丰收图景  

  深冬时节,龙袍街道新桥社区的特色苗木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驻村第一书记赵乐乐将破题点定在“盘活集体经济打造绿色致富带、整合特色品牌拓宽产品销路”上,让苗木这一特色产业持续“产金出银”。同样在龙袍,赵坝村第一书记王岚推动打造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更是让种植大户们“底气十足”,形成了“赵坝紫雁”这一农业品牌。群众底气十足,是因为身边有第一书记,让第一书记底气十足的,则是强有力的组织保障。31位第一书记到村社区任职之初,区委组织部制定了履职参考清单,将20项重点任务详细分解,帮助第一书记尽快进入状态,履职尽责,做好乡村振兴文章。在竹墩社区,第一书记杨陵还干起了直播带货,将地方特色农副产品通过网络平台销向千家万户。乌石村第一书记李海生对接市、区水务部门建设水利项目提升全村灌溉设施韧性,石柱林社区第一书记张天羽打造“多乐拾趣”农旅产业项目,四新村第一书记冯增光邀请专家到地头指导、传授先进种植技术,峨嵋山社区第一书记陈湧林开发“生态+”优质农产品、发展线上贸易订单…… 

   勤送温暖好事实事办进群众“心坎里”  

  交通出行不畅,群众颇有怨言。刚到冶山社区时,驻村第一书记孙卫华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怎么办?他把重心放在了办好利民惠民的民生实事上,多方协调帮扶资金让硬质化道路直通入户,把好事实事办进了群众的“心坎里”。“东王小邮局”快递站、数字电影放映站……在东王社区,一个个微小却实用的服务站点让群众幸福感持续攀升。变化,源于第一书记朱泽推动建设的“最暖党群服务中心”,依托这一平台,东王社区持续延伸服务触角,办成了一批群众期盼的实事好事。扩充基层治理队伍、优化基层治理办法,横梁社区第一书记温荣,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办好为民暖心事的过程中,和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情谊。将服务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大侯社区第一书记王昕推进社区新党群服务中心项目落地,河王湖村第一书记范拓建立关爱帮扶工作机制,马集社区第一书记夏泓轩为开放式小区建分散式充电桩,平原村第一书记顾超开展“帮扶计划”和“圆梦行动”,古墩村第一书记王一修开展“安心厨房改造”,石婆村第一书记向铁铮采取片区“微改造”提升村容村貌…… 

  发展产业奋斗奋进在乡村振兴第一线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驻村第一书记的到来,则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从默默无名小村庄到旅游富民村,第一书记张翼结合当地二十四节气主题民宿推出的产业发展举措,让泥桥的“砂石堆、臭水沟、杂物堆”成了“小菜园、游乐园、微农场”,“闲散地”成了“致富园”。烟墩社区第一书记赵冬用好自身“朋友圈”引进水稻新品种发展订单种植,马头山村第一书记潘星星联合东晨鸽业共同建设蛋鸽养殖基地,双墩村第一书记张伟成立农业发展公司、发展订单种植、打响“吉种”富硒籼米品牌……在岗陈村,第一书记王新盘活闲置资源建成600㎡高标准厂房;在孙赵村,第一书记杜宣整合辖区优质特色农产品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在山东社区,第一书记沈鑫探索集体自主经营土地模式拓宽集体收入来源;在三友湖村,第一书记郝希良引进高校、企业“入村”考察,助推猕猴桃、雨花石等产业发展、产品销售…… 

  两年来,驻村第一书记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融合推进,党建领航下因地制宜打造的一个个特色产业成为地方产业的一张张靓丽名片。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