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上山的石阶路修缮好了,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也加快了山中小院改造农家乐的步伐。道路通畅了,优美的田园风光必能吸引更多游客,带火农家乐。”半耘农家乐经营户翟恩付看着正在改造的自家小院自信满满地说。近年来,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街道党工委聚焦全面乡村振兴主题,挖潜资源优势,探索产业新路,大力发展民宿经济,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创业梦”、吃上“旅游饭”。
组织赋能,民宿发展有了新赛道
随着海上云台山的开发建设,宿城的“山水兼胜”优势进一步凸显,催生着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点燃了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的热情。一时间,闲置厂房、土味老宅、荒芜庭院纷纷“变身”成别具一格、风韵古朴的特色民宿。乘此“东风”,街道以夏庄社区为试点,率先成立农家乐协会,组建民宿行业工会,打造民宿管家暖心驿站,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协会发力、群团联动”的集群发展模式,将分散而营的民宿业主汇聚起来,将参差不齐的民宿标准统一起来,不断推动民宿“名气”和“品质”双提升。
“协会经常组织一些创业沙龙、外出考察,让我的眼界更开阔、理念更新了”,茶香民宿经营者俞德水表示,加入协会组织,让他有了更多机会学习“产业经”,也懂得了民宿经营要“土”“特”兼具才更有吸引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帮带式”引导,茶香民宿、未见宿云等一批精品民宿脱颖而出,节假日常常是一房难求。
融合融效,民宿产业有了新姿态
以绿水青山为底色,对村内闲置民房进行“如旧式”修复,再搭配建造与自然相得益彰的木屋和水系景观……在支部引领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竹园村立足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区位优势,正在聚势打造一个集慢游、研学、体验、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康养旅居目的地。
近年来,街道党工委突出村景融合,挖掘乡土资源做好民宿产业“特”字文章,充分整合历史遗迹、自然风景、田园风光、农耕体验等资源,融入法起文化、茶史馆、传统村落等人文元素,因地制宜发展民宿+旅游、民宿+康养、民宿+采摘等模式,推动乡村民宿从单一的住宿向多元综合体转型,让游客在丰富的住“宿”旅行中感受“诗和远方”。
“打开窗户,美丽的唐王湖尽收眼底。白天可以体验茶田采摘的乐趣,傍晚可以享受草地露营的浪漫,这不就是向往的惬意生活吗?”住在花石间的游客吴女士一边喝茶一边说道。
靠前服务,民宿管家有了新身份
提起90后民宿主兼民宿管家丁谦格,社区夏书记赞不绝口,“日常经营中,他身兼服务员、导游、采购员、乡土文化传播者等角色于一身,且拥有茶艺、厨艺、拍照等多项小技能,切实刷新了我对民宿管家的认知”。
如果说生态旅游是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载体,那么民宿管家就是推广文旅名片的关键环节。为了提高民宿服务品质,提升民宿管家整体素质,宿城街道多次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调研活动,通过一日体验、跟拍随记等方式,收集民宿行业难题,倾听民宿管家愁盼,因需施策举办服务技能培训、文化故事讲堂,推动民宿管家个个成为文化宣传大使、旅游推介大使。
“每当客人入住,我会根据客人的喜好和特点,个性化规划路线、推荐景点,并在闲暇之余向远方的客人传播桃源文化,讲述唐王东征故事……”在丁谦格看来,介绍当地风土人情,让游客心生向往,是民宿管家的职业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