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港作为江苏省最大海港,也是长三角港口群三大主体港之一,是连云港市发展的核心资源和最大优势。去年以来,连云区、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连云港港口集团立足港航物流领域,牵头成立港航物流产业党建联盟,实行“五联五航”工作法,通过组织联建、把向定航,队伍联育、活力领航,服务联做、暖心护航,活动联办、充电续航,发展联动、赋能引航,助推港航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组织联建 把向定航
构建党建“共同体”。成立连云港港航物流产业党建联盟,统筹整合自贸片区、口岸单位、金融机构、航运国企、物流民企5个板块33家单位,形成“条块协同、企业抱团”的工作格局。扩容联盟“朋友圈”。成立连云区港航物流行业党委、连云港市国际航运物流协会,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成立党组织,推动暂不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企业先行组建群团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规范运行“传动轴”。明确联盟“五个一”运行机制,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联盟理事会,每个板块明确1家牵头单位、制定1份责任清单、组建1个行动党支部、每个联盟成员单位选派1名党员担任联络员,确保有人干事、任务落地。
队伍联育 活力领航
党员亮明身份聚能。采取上门走访、扫码归队等方式推动队伍联育,摸清航运、船代、货代、仓储等企业党建底数,引导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党员亮明身份,增强凝聚力。干部互派挂职提能。从政府部门和港航国企选派12名优秀年轻干部互动挂职,并结合个人情况、专业特长、熟悉领域进行合理分工,增强服务港航物流企业力量。联盟成员单位深入挖掘党性教育、海防教育资源,串联“红色线路”,讲述红色故事,共同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共同打造“山海守望·初心之旅”党性实践教育品牌。人才定向培养蓄能。加快联盟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港航物流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集中资源为港航物流企业高管、干部职工提供项目化、订单式服务。
服务联做 暖心护航
服务港航楼宇职工。立足楼宇企业实际,制定党务、政策、商务等服务清单,提供一站办、就近办、全帮办服务模式,经常性开展健康体检、青年交友、户外运动等活动,把服务送到党员职工身边。服务码头一线员工。在连云港港码头,改造23个“爱心驿站”,配置空调、微波炉、应急医疗箱等设备,解决码头一线职工生产作业现场用餐环境不佳等问题。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在自贸试验区、物流园、公路港等地,建设40个连新续航驿站,为货车司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的暖心场所,开展助力温暖系列活动。
活动联办 充电续航
共享党群阵地。采取“1+N”模式布局活动阵地,建设连云港港航物流党群服务中心,统筹街道、村(社区)、执法单位等N个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联合开展各类特色活动。共育党建品牌。打造“启航讲堂”品牌,制定党员活动“菜单”,实施“请进来”集中培训、“走出去”生动实践、“面对面”现场交流等灵活方式,鼓励联盟成员单位党员共上党课、共办组织活动、共过主题党日,先后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活动10余场次。共促治理提升。组织联盟成员单位与社区党组织挂钩结对,制定服务清单,推动深度合作,有序推进“荷乐益家”红色物业等工作,同时,立足5大板块分别成立行动党支部,结合党员自身特长、职业特点等,发动党员认领服务岗位,参与志愿服务。
发展联动 赋能引航
促进各方交流合作。通过搭建招商引资、项目合作、创新创优等平台,推动信息互通互联,促进联盟成员单位开展多维度多层面的交流合作,促进马珂博逻日韩跨境数字贸易中心、进口分拨中心等项目落地。提供港航政策支持。定期研究协商产业培育、项目落地、企业发展等重要事项、重大问题,制定出台加快港航贸易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等21条惠企政策,服务区域航运、货代、仓储企业1200余家。攻克难点堵点问题。落实落细领导包联、专班服务、督促督办等工作机制,针对港航贸易物流企业43条问题清单,统筹海关、海事、边防、港口集团等单位合力纾解企业发展难题。其中,连云港海关在口岸全面推广“直装直提”模式,港口集团开通“400-0518-999”客户服务热线,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