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宜兴市和桥镇党委始终把抓好党员教育管理作为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自觉行动,通过聚焦“三个提升”、实现“三个转变”、抓实“三个载体”,打通基层党员教育管理“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背景】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是组成党的最基本的要素。党员教育管理是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为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只有让党员教育管理真正严起来,让党员队伍更加坚强有力,我们的党才能更有战斗力,才能在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中永立潮头,才能在民族复兴的路上带领人民不断前行。对此,宜兴市和桥镇党委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党员教育的重大意义,不折不扣抓好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让党员教育管理持续“升温加热”,真正推动党员教育落实落地取得实效。
【做法】
(一)聚焦“三个提升”,推动党员队伍建设从严从实。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党员教育管理首位,狠抓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严把发展关口,全面提升发展党员质量。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建立发展党员质量标准体系,严格程序,严肃纪律,从源头上保证基层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特别是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线发现、考验入党积极分子。近两年收到来自8个党支部战“疫”一线的入党申请书21份,11名同志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6名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抓好思想引领,全面提升党员政治素养。统筹用好“江苏先锋”“无锡先锋”“鹅洲讲堂”等“线上+线下”党教平台,发放主题党日月度提示,让政治理论学习不虚不空不跑偏,引导广大党员时刻牢记党的初心使命,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全镇123个党组织“智慧党建”每月线上活动开展率达100%。坚持监督护航,全面提升党员干部作风。注重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爱廉说”、干部警示教育等活动,让党员干部受触动、明底线、知敬畏。实施驻镇站所和行政执法部门干部作风专项监督行动,深入查摆履职不力、执法不公、作风不实等方面问题。聘请10位“两代表一委员”担任特邀监督员,以政务服务水平的提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二)实现“三个转变”,助力党员教育培训出圈出彩。整合区域内红色资源,以坚定信仰、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推动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持续提升、体系日臻健全、效果更加显著。变“浏览式”参观为“沉浸式”教学。将东坡海棠园、苏南太滆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南新文化街、运河东路党建风光带等阵地串珠成链,打造“一园一馆一街一带”先锋阵地群,推出“初心之旅”红色线路,编撰《苏南太滆抗日根据地》《太滆烽火》等红色书籍,开设《艰苦卓绝的反清乡、反扫荡斗争》《新四军六师十六旅成立》等专题课程,让先锋阵地群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2022年累计接待党支部400余个,游客超3万人次。变“大众化”培训为“精准化”指导。筹建宜兴市红运服务中心、红运驿站,构建党建指导“1总站-2分站-X驿站”体系。全覆盖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定向联系指导党支部工作,分层次、分片区、分领域开展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积极分子等群体专题培训班,今年以来累计培训823人次。变“一人讲”方式为“大家谈”形式。落实党员教育讲师聘任制,精选27名领导干部、党史专家、百姓名嘴等优秀讲师,组建党员教育师资库。成立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青年领学小组,采取流动党校、送课下基层、主题党日等形式,先锋模范“现身说法”,年轻党员宣讲比拼,创建“凉亭讲习社”、“四季有声”微讲堂等理论宣讲示范点。开设“鹅洲先锋荟”活动展示平台,开展村(社区)书记“绩效比武”、“两新”书记上讲坛、党务红领分享会等活动,以“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
(三)抓实“三个载体”,激励党员先锋力量勇挑大梁。始终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作为检验党员教育管理成果的重要标尺,推动学习教育融入实际工作、融入党员需求、融入群众关切。搭建教学实践平台。与江苏开放大学达成战略合作,成立“乡村振兴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以农村党员为主体,扩大到致富带头人等群体,通过送理论、送技能、送本领,持续“补钙充电”。同时结合本地企业创新创业人才需求,针对环保、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定制教学课程,“订单式”培养大专生、本科生,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制约。用好志愿服务平台。4·16疫情期间,各级党组织连夜响应号召,就地转化156名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志愿者,招募373名社会志愿者,组建和桥就地突击队、“和善和美”党员先锋队、“青和力”青年志愿服务队等防控力量。在疫情防控最吃紧、最繁重、最紧急的岗位上,成立宜兴和桥天一隔离点、S262天一卡口等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变“分散作战”为“集体作战”,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硬仗。做实区域党建联盟。南新片区先行先试,探索实践“1+X+N”融合党建模式,以南新社区为辐射中心,联合周边西锄村党总支,富陶集团、环球集团、兴盛新材料等“两新”组织党组织,以及南新小学、邮政分局等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组建“老街坊”党建联盟,健全“五联”机制,以“党建链”引领带动“治理链”、“工作链”和“服务链”。今年以来,联盟举办“板凳课堂”理论宣讲9场,开设“老街坊学堂”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交流活动2场,开展“寻根老街文化”、“童心向党 筑梦新辉煌”老少同台演讲比赛等活动12场,志愿服务进企业超300人次,提供就业岗位超40个。
【启示】
(一)从“新”入手,提升源头活水质量。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确保新发展的每名党员都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要推行发展党员全程记实制度,认真按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考察程序,认真把好党员队伍“第一道关口”。在考察过程中,要重点看其是否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严守纪律,自觉遵守党章,模范遵守国家法律。
(二)从“常”计议,增强党员教育感染力。党员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永远在路上”的漫长过程。这就需要把党员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定期开展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党员队伍要质量过硬,强化理论武装是重要任务。要把学习党章、尊崇党章作为共产党员的入门课、必修课、终身课,不断提升对党的性质宗旨、组织原则、理论纲领和奋斗目标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真正做到思想上入党。邀请身边党员讲党课,请老党员讲初心、能人党员讲致富、优秀党员讲奉献,让身边的人现身说法,筑牢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三)从“心”抓起,建好关心关怀机制。每名党员都是党组织的一分子,都需要组织的帮助、认同和关爱。要抓好各领域党员的教育培训,把党员真正渴求的知识技能送到家,争取把每一个党员培养成有一技之长的产业达人、技术达人,让党员成为发展的先行者、排头兵。注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实行一般事务向党员公开、接受党员审议,让党员从被动参与转为主动谋划。要积极建立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定期走访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等,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以党内更强大的关心之意、关爱之情、关怀之举,汇聚起广大党员更加爱党、忧党、兴党的责任意识和行动自觉。
(宜兴市和桥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