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 建 > 动态

灌云乔圩村:灌水云山间,“尴尬村”不再尴尬

2022年09月22日 09:46 来源: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网站

  新沂河北岸,通榆河西侧,有着灌云县“南大门”之称的侍庄街道,地处城郊接合部,各村近年来积极寻找着发展机遇。 

  朱胥、瓦房、厉荡、常荡、吴王等村抱团连片发展产业,“一村一品”蓬勃兴旺;曾经基础薄弱、发展缓慢的省定经济薄弱村侍圩村抓住机遇,豆丹产业风生水起。而资源禀赋平平无奇的乔圩村,一度为找不到发展方向而感到尴尬。灌水云山间,“尴尬村”如何为“产业发展难”破局? 

  “新农人”:为乡村发展探索更多可能性 

  提供耕、种、收、管、售“一条龙”服务,为破解农民“种地难、赚钱难”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如今在乔圩村,“外乡人”毕龙成了大多数农户的“田管家”。 

  2003年,毕龙放弃县医院医生这个别人眼中的“铁饭碗”下海经商,带着1.7万元创业资金,在常州盘下一处濒临倒闭的药房,靠着经营有道,5年赚到700万元。因为对农业很感兴趣,他将“第一桶金”大半投了进去,盖大棚种起芦蒿、西红柿、草莓和葡萄,“当时在隔壁瓦房村进行农业创业的朋友说,高效农业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选择,我就一猛子扎了进来。” 

  头几年,一直处于亏损和盈利的边缘,毕龙也常常感到后悔,甚至打过退堂鼓。“但是毕竟付出了很多心血,咬咬牙还是坚持了下来,技术、经验都有了很多积累。”起初未采取有效激励办法,从村里招来的员工大多只想着混个工资,农作物产量始终维持在一般水平线上。毕龙四处学习回来,采取“底薪+溢出产量分红”模式,员工收入变多了,积极性随之提高,他所从事的高效农业最高峰纯收益突破70万元,在村里的日光温室大棚数量也增加到300个,“这两年,农资价格上涨引发效益衰减,加上国家防止耕地非粮化的政策,我们也在想办法转型。” 

  眼看着周遭种田人老龄化、抛荒地渐多,毕龙想到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2018年8月8日,灌云田管家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成立。“农民自己种地正常效益在1300元每亩,按照80元一亩托管给我们种,却能有1500元每亩的收入。”毕龙就此算了一笔账:“田管家”通过集中采购,全年农资能便宜10%左右;吸纳周边农机、种植技术等各类合作社进行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产量有很大提高;统一销售,价格还有向上浮动空间。“对年纪大的农民来说,最重要的是不需要付出任何人力成本。” 

  在毕龙眼里,“田管家”模式,是村庄在土地流转之外探索的一种发展可能性。“这是我们和市供销社合伙搞的,他们占股30%。对他们来说,这算是一个试点。”毕龙坦言,如果供销系统把这种模式推广开来、进一步规范化,极可能在种植层面更好地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 

  村干部:“人”这一关键要素仍然匮乏 

  “耕地5300亩,废弃老小学2个;集体负债60万元。”在很长时间里,乔圩村党总支书记陈玉东每每翻开村里的资源册和负债本,都不禁皱起眉头。2015年,他和班子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决定“每年还款8万元”。 

  看着村里承包大户们大棚种植效益不错,陈玉东最先能想到的,就是开展土地流转集体经营。“41亩地,分种20亩葡萄、21亩梨,梨的生长周期慢,到第4年才能收获,葡萄收成不错,第二年就净收入6万元。”这些年,村集体新增土地规模流转370亩,用于种植水稻、大豆等,实现传统零散户种植向规模化经营转变,一年能为村集体带来约46万元经营性收入,刨去成本也能有11万元净收入。 

  渐渐地,陈玉东意识到,靠单一的集体经营农作物种植很难实现村强民富,必须“合纵连横”才行。村里还有哪些隐形资源?一番梳理后发现,能工巧匠很多,还有外面引进来的大户和企业。 

  “我们将村里水泥工、钢筋工、家政等方面能人和闲散劳动力有效整合,依托新成立的村办公司东勤劳务承接建筑工程、环境卫生、道路管护、家政服务等项目,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增加村集体‘自我造血’能力。今年上半年,村集体增加经营性净收入近10万元。”陈玉东说,灌云田管家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落户村里后,加强村企合作有助于实现“村、企、农”三方共赢。“村里为企业和农户搭建平台,企业通过统一供种、供肥、机播、防治和收购,让农民省工省时、种植销售无忧,农户则通过和企业‘签订单’确保农产品供应,旺季一天能销售40吨以上,富民成效明显增强。” 

  谈及乔圩村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还缺什么,陈玉东直言,“人”这一关键要素还很匮乏。“有想法、有技术的返乡能人比较少,比如现在种葡萄,还是请邻县的技术员前来指导。此外,村干部目前也只有3人,大家忙于事务性工作,未来发展缺乏‘乡村振兴专干’。” 

  “原住民”:对目前的状态很满足 

  “土地集中,多了起来。”这是村民曹志国这几年看到村里发生的最大变化。 

  过去,曹志国一直在工地上干活,这两年,看到村里有不少人进行土地流转搞集中种养,他也承包了64亩水田开展稻虾共作。6月初插秧,7月初放虾苗,回想起第一年在田里连连下本,曹志国忐忑不安了好一阵子,“不管怎么说,全家人生活的担子扛在自己肩上,冒险做事情不敢失败。” 

  稻虾共作成本最大的是饲料,但曹志国有省钱小妙招:“自己收玉米和豆粕,用饲料机压成颗粒,1斤成本只要1.6元,而1袋100斤原塘颗粒饲料市面上要280元,这1袋就能省120元。”春天是用饲料最凶的时候,一天要下100斤,隔天就得下一次。 

  “正常行情下的龙虾,四五六钱一只的能卖18元1斤、七八九钱一只的能卖25元1斤。”曹志国粗略算了一笔账,一年纯利润约有7万元,另外还养了40多头羊,也能挣到差不多4万元。 

  比打工自由、比种地收入高不少,现在这种状态,曹志国感觉很满意。 

 

  【专家点评】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研究员 高珊: 

  产业兴旺本身蕴含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它不仅能够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而且能够建立先进的产业模式。乔圩村通过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方式与理念,迅速摆脱缺少特色的“中等生”身份,一举进入富民强村的“优等生”队列。启示有二:一是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出路。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和提供社会化服务,更好地适应老龄化、离农化趋势,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大力提高经济效益。二是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打开门路招贤引智,汇聚各方能人,让他们在乡村的广阔天地中各展所长、各尽所能,联动合作、创新创业,带领村民共赴美好未来。 

  江苏百村联合调研组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