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全区794名区级机关干部第一时间将疫情防控一线作为深入开展“两在两同”的主战场,加入“抗疫先锋”行动党支部,听社区书记指挥,向人民群众报到,在任务最紧急的地方、情况最危险的地方、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把党徽擦亮,让党旗飘扬。
用“铁脚板”深入任务最紧急的“黄码”点
“速度与激情”生动诠释鼓楼担当。为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鼓楼区委区政府要求下关滨江商务区党工委在最短时间内建成全区唯一的大桥公园黄码人员新核酸采样点。面对“压倒一切”的防疫指令,南京市下关滨江商务区党工委立即响应,27日下午4时进场施工,夜里10点完成15000平方米的场篷主体建设。夜里12点,台风“烟花”和暴雨来袭,搭好的几百米帐篷通道被刮倒,凌晨时分,检测大棚和集装箱又遭雨水漫灌,为保证28日8点全面开始检测,全体“参战”人员冒着风雨再战,终于按既定时间完成任务,准时开闸检测!
“抗疫先锋”行动党支部攻坚克难。新核酸采样点一经建成,便同步成立了凝聚南京市下关滨江商务区管委会、鼓楼国资集团、疫情防控医护人员、鼓楼区机关部门志愿者力量的“抗疫先锋”行动党支部。支部坚持“防疫一盘棋”思想,率领全体人员攻坚克难,依托支部成立现场临时指挥部,统一调配“综合保障组”“现场管理组”“安保秩序组”“志愿者服务组”等力量编组,充分发挥行动党支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核酸采样检测各项任务。全区机关干部轮岗下沉,分时包段,全力支援大桥公园黄码人员新核酸采样点运营。鼓楼团区委将检测点作为“青春战场”,招募180余名青年志愿者,每天分七个班次组织30-50名志愿者负责核酸检测信息登记等工作,截至8月2日,共上岗229班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458小时。目前,检测点共采样11567人次,组织机关干部、公安、城管等各类志愿者等力量参与保障1022人次。
用“硬肩膀”守护情况最危险的隔离点
以民为本,共克时艰。鼓楼公安分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高标准、快速度、实作风开展应急处置工作。7月26日凌晨,挹江门街道发现一名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根据上级要求,该人员所在小区立即开展封控工作。挹江门派出所上下一盘棋,由所领导带领11名民警从凌晨连续奋战12小时,从设置警戒带、封闭出入口,到全方位排摸小区人员信息、逐一登记,同时做好居民情绪安抚工作,上午11时左右配合街道、卫健等部门开展转运工作,经过近3个小时的共同努力,顺利将相关居民逐户引导至隔离转运车,平稳有序完成小区封控和转运工作。
爱心接力,服务群众。鼓楼区世茂滨江小区部分楼栋、工人新村小区等因疫情被封闭。为保证居家隔离群众的生活秩序,城管局的机关干部们组成“抗疫先锋”突击队,和一线城管执法队员们主动承担起物资运送的工作,爱的接力悄然进行。他们身穿厚重的防护服,在烈日下送完一批批生活物资,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用“热心肠”温暖居民最贴近的采样点
年轻干部主动请缨。面对疫情,区科技局机关党总一批80后、90后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我是一名有9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这危急时刻,必须站出来顶上去……在此,我向党组织请战,志愿到疫情防控最危险的地方去,到组织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区科技局年轻党员干部殷俊在他的请战书中写的一段话。预备党员杨砚茹是一名90后,她在疫情面前,挺身在前,毅然奔赴社区一线,安抚排队居民、维持检测秩序、协助信息采集等,工作不怕苦不怕累。高新技术科蒋杰科长手术出院时间不长,又正逢2021年最后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攻坚期,他白天在单位忙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晚上在社区检测点忙到凌晨四点,毫无怨言。
举家上阵,守护平安。身体力行、夫妻上阵、母女并肩,这些画面成为“抗疫先锋”行动党支部中的靓丽风景。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尚东明在做好防疫经费安排及调度的同时,亲临现场、身体力行。在核酸检测中,她早上7点不到就来到她定点负责的站点——凤凰街道核酸检测点,连续工作到夜里12点,哪里需要就立即顶上去,各个岗位“干了个遍”。在社区核酸检测现场,副局长吴侠和他的爱人双双请缨参加重点人群集中筛查工作,吴侠更是身先士卒,参与大夜班的核酸检测工作。财政结算中心韩洁女儿是一名大学生,正值暑假期间,因为受到妈妈影响,也主动参加了龙江体育馆核酸检测点志愿者活动。他们戮力同心,成为抗击疫情战场上的“最强家庭战疫拍档”。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些“疫”线事迹是全区机关干部在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上“持炬逆风而行”的生动缩影,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在两同”的承诺,凝聚成最强大的抗“疫”先锋红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