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 建 > 动态

如东:互融互促 向海揽风

2021年05月20日 09:57 来源: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网站

  在如东县106公里的黄金海岸线上,一排排风机列队波涛万顷的南黄海,应和着连绵的海浪,摇曳着绿色的生机。如何让这宝贵的绿色能源建设更有保障、更有底气?近些年来,如东县发挥海上风电产业联合党委作用,逐步探索以组织相融、队伍共培、安全联保、发展互促为主要内容的“融合党建”模式,打造了引领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红色共同体”,为建设海上“风电三峡”提供了坚强保障。
  组织相融 铸造“强引擎”
  如东县凭借着丰富的近海风能资源,吸引了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家重点风电开发企业落户如东。为加强对党员职工的教育管理,这些企业相应地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但这些临时党支部普遍存在小而弱、多而散、管理不规范、作用不明显的问题。如何把这些风电企业党支部有效聚合起来,形成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党建合力?
  按照“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总体思路,该县创新“1+2+15+N”组织设置方式,以如东海事处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主管方如东县发改委、属地方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以及华能江苏清洁能源分公司、中广核江苏分公司如东风场等15家风电企业所属党组织成立联合党委,并把尚未达到建立党支部条件的一些风电企业作为观察员单位一同管理,形成海上风电产业领域的“大合唱”。
  “我们成立海上风电产业联合党委的初衷,就是通过党建这个‘红色纽带’,紧紧地把风电产业各方党组织拧成一股绳,打造助推发展的强力引擎。”如东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黄永祥说。
  队伍共培 建强“生力军”
  “自从成立联合党委,我们这些在外工作的党员,每个月都能到‘小兰考’培训基地参加实践锻炼,这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接受党性锤炼、提升能力素质的阵地。”中交三航(上海)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员工王忠益说。
  王忠益口中的“小兰考”,就是联合党委打造的党务工作者实训基地。由于该基地是围海造田吹填而成,同河南兰考县一样,属于盐碱地质,生活、办公环境恶劣,因此被称为“小兰考”。联合党委把培训基地设在这里,主要目的是让广大党务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中锤炼意志,学习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挺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品格和精神。
  实训基地分为党性锤炼、实践劳作、业务学习三块区域,每月固定时间,联合党委按照统一设置的培训菜单,组织党务工作者到实训基地开展“党建+业务”培训,通过氛围营造、情境再现、田间劳作等,推动党性修养与业务能力双提升。
  在此基础上,联合党委积极探索培养路径,组织成员单位36名年轻党务工作者开展“青蓝式”结对、“互挂式”见习,持续为风电产业输送高素质党务干部。
  安全联保 下好“一盘棋”
  为使海上“风电三峡”建设得基牢坝稳,联合党委紧紧抓住“海上安全生产”这个牛鼻子,组织成员单位成立海上防风应急指挥部,建立联商联查联管机制,定期开展联合党委例会,定期组织下属支部书记会商安全发展工作,形成安全管理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大力实施“三个一”工程,每月组织1次水上安全知识进企业活动、每季度组织1次水上交通事故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活动、每年组织1次平安风电场评选活动,引导风电企业安全发展、绿色发展。
  在安全联保中,注重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开展“三亮三比三无”先锋系列行动,分批组织风电产业党务工作者到如东海事处水上搜救中心参与应急值守。去年,防范超强台风“巴威”期间,正是盛东如东海上风电项目党支部的吴新春及时预警处置,成功避免2艘船舶因随意抛锚导致撤断海缆路由事故的发生,避免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
  发展互促 做大“产业链”
  如东县海上风电项目发电量累计突破260亿千瓦时,13个总装机容量38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项目已陆续开建,2021年一季度风电产业实现应税销售115亿元,同比增长54%……这一串串数字彰显了如东海上风电产业强劲发展势头。
  探寻风电产业发展背后“密钥”,关键是离不开联合党委的保驾护航。疫情期间,联合党委及时牵头成立海上风电服务工作专班,出台支持风电产业复工复产8项举措,在风电项目海域使用权证办理、项目开工审批、群工矛盾协调等方面提供协调服务,帮助风电企业成员单位复产复工。
  同时,该县积极开展海上风电企业“结对共建”,推动资源合作、股份合作、技术合作、产品合作、信息合作,实现了风电产业资源整合、产业联合、资本融合,不断做长做强风电产业链。

  如东县风电产业联合党委护航海上“风电三峡”建设,生动诠释了“党建工作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强了就是竞争力、抓细了就是凝聚力”,实践出一条高质量党建引领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之路。 

  (吉龙玉)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