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近年来,泰州市高港区白马镇陈家村党总支以基层组织建设为牵引,以党员先锋作用为依托,充分发挥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服务和保障功能,在乡村治理、产业兴旺、精神文明三大方面系统发力,给出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陈家答卷”。
一、主要做法
1.以党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让乡风“淳”起来。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村党总支注重以家风塑形、以标杆提神、以精神铸魂,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一是致力建强队伍。党员干部既是乡风文明的践行者,更是乡风文明的带动者。村党总支注重突出党员干部示范作用,用“两个建立”加强组织统筹。建立一个工作班子,形成“支部书记+支委委员+村民组长+网格员”的工作班子,统一负责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从环境整治、文化传承、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同时,建立一套规章制度,由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全民参与,制定清单式考核办法,详尽列出乡风文明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每季度对村民小组的乡风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比,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常态化。二是致力建优阵地。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300余万元资金,先后建成陈家村百姓大舞台(陈家村木偶戏剧场)、德法文化长廊、100多米的美德善行长廊等,将“德”与“法”、“人”和“文”充分融合,传统与现代巧妙衔接,时刻让群众感受文化熏陶。设立美德善行文化墙、美德善行榜、美德善行文化长廊,把道德规范、文明礼仪融入家风家训、村民约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宣传文化阵地,推动村民懂政策、有技能、感党恩,争做健康文明的新型农民。放大百姓大舞台文化阵地效应,多方面筹集资金,邀请扬州木偶戏剧院等专业团体,每月开展“情系陈家”文艺演出,满足村民不同层面精神文化需求。三是致力传承村风。依托精神文明宣传长廊、法治宣传长廊、廉德园、村民健身广场,大力开展传统美德和文明新风教育活动,着力渲染党建“红色调”。开展科学民主法治科普教育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党风净化乡风、淳化民风。深入发掘乡村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基因,丰富乡风文明内涵,组织编修《陈氏族谱》,重建陈氏宗祠,塑造村庄整体对外形象,形成以宗祠为纽带传承优良家风的教育方式,引导村民树立朴实、勤劳、诚信的价值观。充分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积极作用,将身边的“最美人物”“杰出乡贤”的事迹贯穿文艺节目创作、编排、演出中,常年义演,营造学模范、争先进的氛围,更好地引导广大群众崇德向善,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氛围。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按照家庭自荐自评、村民小组推荐互评等形式,评选三星文明家庭,使广大群众在广泛参与中受教育、得提高。截至目前,陈家村已评选产生星级文明家庭303户,其中五星级文明家庭27户,为传承村风民风奠定了扎实家庭基础。
2.以党建引领乡村综合治理,让自治“活”起来。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村党总支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现存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一是强化“一个核心”。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法治、德治和自治有机结合,引导党员在干好本职事、完成组织事、做好身边事、管好家庭事、参与公益事等五个方面,创先进、争优秀,让更多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大乡村治理人才储备力度,注重从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创业能人中选择村后备干部,通过联系帮带、试岗锻炼、跟踪培养等,聚集能人合力实现有效治理。二是突出“一个重点”。以提升村民法律素养为重点,开展“学法懂法守法”专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引领力,使敬畏法律、尊重司法深入人心。选拔配强一批群众认可、素质过硬的人民调解员,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健全“一套体系”。健全村干部管理监督机制,深化村级决策“六议两公开”制度,杜绝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消除基层党组织的纪律“背光区”。定期召开“阳光议事日”会议,邀请村“两委”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党员群众代表,共同讨论确定村集体资产处置、低保户评选、惠农补贴发放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公信力。
3.以党建助推农村产业兴旺,让致富“快”起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只有产业发展了,乡村才能繁荣兴盛,才能聚集人气,形成良性循环。一是推动就业。致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坚持就业优先,依托镇创业富民中心和老行当文化园创业示范基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发放创业培训券、创业贷款贴息券,实现精准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优化“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农民发展果蔬产业,帮助农户拓宽增收渠道。二是助力脱贫。管理用好“阳光扶贫”系统,进一步健全低收入农户社会救助体系。用好社会兜底政策,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落实政策保障。动员本土民营企业家、爱心人士建立“乡情基金”,参与扶贫开发和帮扶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新活力。三是实现发展。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培植江苏逸夏果园公司,种植“四桃一枣”(猕猴桃、核桃、水蜜桃、樱桃、冬枣)特色水果,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逸夏休旅农业融合创意农园,入围省主题创意农园名单。放大逸夏果园高效农业示范效益,更大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带动群众增加收入。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整合荒地、废沟、闲置校舍厂房、村庄空闲地等集体资产,建立农业产业基地,探索多方合作共赢机制。2018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84万元,村集体账户结余270余万元,为帮群众多办实事奠定坚实经济基础。
二、取得成效
1.党建引领更强。以创建“支部班子好、组织设置好、党员队伍好、活动开展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支部为目标,创新形成“望闻问切”工作法,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不断提升。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学习、开展农村党员技能培训、举办法律讲座等方式,全村党员不断解放思想、提高服务本领。设置党员帮扶岗、义务宣传岗及义务劳动岗,引导党员干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常态化开展助餐服务,设立助餐点,为村内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等对象提供午餐,把弱势群体这一“最重要的事”变成村党组织“心头最牵挂的事”。以开展新风行动为契机,加大农贸市场建设、农桥建设、硬质渠道建设、通组入户道路、村内路灯照明等人居环境设施投入,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夯实群众获得感。
2.发展动能更足。全力发展高效农业,调优农业结构,培育出花卉苗木、精品水果、绿色蔬菜和中草药种植四大支柱产业,目前已种植花卉苗木530亩,精品水果1200亩,绿色蔬菜750亩,中草药种植450亩。通过拓展特色农业的深度和广度,以逸夏果园为龙头牵引,全力培优生态旅游产业链,实现了乡村自然资本快速增值。在村党总支的推动下,今年4月逸夏果园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泰州研究院,栽种20多种30多万株郁金香,成功举办“春满陈家 花开逸夏”首届春季赏花节,并首次在泰州引进“抖音网红桥”娱乐项目,形成了集水果采摘、特色水果展卖、马戏表演、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项目,每年逸夏果园接待的游客量达10万人次。。村党总支注重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逸夏果园举办的“庆祝首届农民丰收节,逸夏果园采摘健康行”活动被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推介,陈家村多元化发展高效农业的效益日益明显,不但村集体经济增收有了保障,更是让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3.乡风文明更优。以新风行动为载体,建立健全“支部书记+支委+组长+网格员”体系,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发动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实现党建与乡风文明的深度融合。开展“最美家庭”讲好家风家训巡回宣讲活动,以小品、相声、快板说唱+舞蹈等表演形式,将宣讲内容与文艺节目有机融合、寓教于乐,先后开发舞蹈《我们的美好时代》和《共圆中国梦》、快板说唱《俏大嫂宣传十九大》和《美丽家园》、小品《婆婆也是妈》等10多个既能吸引观众看懂听清,又能深入人心、入脑入心的节目。2018年泰州市乡风文明建设现场会在陈家村召开,与会代表参观了陈家村美德善行长廊、百姓大舞台等,近距离感受陈家村乡风文明建设成果,陈家村成功创成高港区唯一的全国文明村。
三、经验启示
1.突出举旗定向,着力增强推动乡村振兴的党建“引领力”。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陈家村党总支注重发挥党组织在基层工作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有效整合强化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社会建设、公共服务等各项功能,实现村级各项事务在基层党建引领下的同向发展、同步过硬、整体提升。
2.突出履职担当,着力提升推动乡村振兴的党建“向心力”。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夯实党建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就是给乡村振兴装上了一个动力强劲的火车头,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陈家村党总支以建设“五好支部”为目标,推行“望闻问切”工作法,设立助餐服务点、设置党员服务岗,让党旗飘扬在一线、党员先锋作用发挥在一线。强化基层自治,不断推进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让群众积极参与村中大事小事,推动力量向发展凝聚、人心想发展齐聚。
3.突出创新创优,着力激活推动乡村振兴的党建“创新力”。围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陈家村党总支积极创新乡村富民增收的途径和办法,全力培优集休闲、观光、旅游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链。注重引导农民在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中找准切入点,利用“互联网+”模式,实现“原始”农村产业和“新兴”互联网平台融合贯通,搭建出“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加大对农民创业就业支持力度,在创造就业岗位和提升技能本领上双向发力,使得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够实现就业和创业致富这一目标,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