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涟水县积极优化年轻干部成长路径,着力念好“育、炼、用”三字经,完善发现储备、培养锻炼、选拔使用的全链式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来源广、素质优、结构强的年轻干部队伍。
坚持“育”字为先,解决“无人可用”问题。研究制定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规划,实施公开招录补充一批、拓宽渠道引进一批、按需分类筛选一批、择优培养储备一批等“四个一批”计划。健全及时发现机制,通过专题调研、分片召开座谈会、畅通推荐渠道,发现一批“好苗子”。以“青干班”为载体,强化思想教育,补好第一片“钙”。针对专业缺乏、业务不深、专业化不高等“短板”,开展精准化“靶向”培训,完善知识结构、增长专业才干。
坚持“炼”字跟进,解决“本领恐慌”问题。强化“墩苗”历练,继续开展好年轻干部“上挂下派”活动,根据发展需要,有重点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关键岗位摔打磨练,让他们在基层真正“墩”出良好状态,“墩”出坚强作风,“墩”出坚毅品质。强化“递进”培养,让优秀年轻干部经历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不同职务的锻炼,经历多领域、多层次的磨砺,防止拔苗助长、半路掐尖。
坚持“用”字铺路,解决“育用脱节”问题。开展经常化研判,坚持对标找差,拟出配备计划,争取到2020年,35岁以下科级干部达到60名,其中“90”后不少于15名,达到总数的10%左右。落实好年轻干部配备职数预审制度,建立常态配备机制,确保每选拔10名干部中,至少有1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思想,敢于把优秀年轻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让他们挑担子、长能耐,练就过硬本领。(李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