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长河奔腾不息,历史记忆永不褪色。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充分展现江苏抗日根据地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和精神品格,江苏省委组织部、省委党史工办,联合各设区市委组织部,共同策划摄制了《八秩荣光——江苏抗日根据地共产党人》党员教育系列电视片;全片共16集,每集时长8分钟左右,于9月3日起在“学习强国”、江苏卫视、“江苏先锋”网站及微信公众号、“江苏党史”微信公众号及视频号等媒体、平台集中推出。淮安市委组织部、市委党史工办、淮阴区委组织部联合摄制了《英名永驻刘老庄》,并作为首集在各大主流媒体、平台上首播献礼,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研讨。同时,该片作为9月份“固定学习日”学习内容,全区各级党组织集中组织观看了《英名永驻刘老庄》,广大党员深受教育洗礼,纷纷表示将以“刘老庒连”为精神丰碑,以82名勇士的光辉事迹为奋斗砥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开创新的佳绩、续写新的传奇。现将部分党员的观片感想和体会摘录如下:
孙林利(王家营街道党建办专职副主任):近日,我学习观看了《英名永驻刘老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刘老庄连八十二名指战员面对二十倍于己的敌人,以简陋武器对抗千余日寇精锐部队,浴血奋战,誓死不退,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殉国,用生命践行了“为人民而战”的誓言,展现了忠于信仰、勇于牺牲、敢于斗争的崇高精神。英雄从未远去,精神永照前路。作为新时代基层党务工作者,我们当以英雄为榜样,将忠诚、担当、为民的精神融入基层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以初心赴使命,以实干践担当,让英雄的精神在我们手中薪火相传,让信仰的旗帜在新时代高高飘扬!
王梅琴(长江路街道果林村党委委员):“刘老庄连”82位勇士的事迹,观后令人心潮澎湃,更让我对“信仰”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82个名字或许难以一一熟记,但“刘老庄精神”从未远去。这份精神,早已超越了战场,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坐标。它是刻在民族血脉里的坚韧,是激励我们在复兴路上不断前行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唯有以英雄为镜,以实干为笔,才能不负这份“英名永驻”的期许。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必面对枪林弹雨,但同样需要82位勇士身上的“坚守”与“拼劲”——面对工作中的难题,要有“啃硬骨头”的勇气;面对时代的考验,要有“不辜负”的担当。
金典(新渡口街道党建办工作人员、夏圩村党总支副书记):观看《八秩荣光——江苏抗日根据地共产党人》中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事迹,我心潮澎湃、深受震撼。82名勇士为护佑群众、掩护党政机关转移,以二十倍敌众的劣势坚守阵地近12小时,终至弹尽粮绝壮烈牺牲。“火线入党”的铮铮誓言,是他们用生命践行忠诚的最好见证。李云鹏指导员“待风息波静,凯然而归”的家书里,藏着对和平的期盼;李爱云女士50余年义务讲解的坚守中,延续着英雄的精神火种,让壮烈与赤诚代代相传。作为年轻党员,我要将这份精神融入基层工作中,以更耐心的倾听回应民声,以更务实的行动解决民忧,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告慰先烈,让红色基因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永葆温度、焕发光彩。
陈嘉仪(古清口街道党建办工作人员):近日,通过观看《八秩荣光——江苏抗日根据地共产党人》刘老庄八十二烈士事迹,我深受震撼与教育。他们以血肉之躯铸就了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英雄丰碑;用生命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担当、责任使命;践行了入党誓言,展现了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我们要从中汲取磅礴精神力量,继承先烈遗志,筑牢信仰之基。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将感悟转化为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在本职岗位上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徐少琦(高家堰镇党建办工作人员、天河村党总支副书记):当刘老庄连的荣誉战旗在九三阅兵式上猎猎飞扬,我的思绪便回到了入职宣誓时的场景——站在八十二烈士纪念碑前,先烈们“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呐喊仿佛就在耳畔,时刻提醒我们青年党员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初心使命。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我们青年党员要以八十二烈士为镜,一以贯之地把“人民至上”的信念镌刻在每一份公文处理、每一次走访调研中,让“刘老庄精神”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伟大时代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李凤君(南陈集镇双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在本月党员固定学习日,我带领党员学习了《八秩荣光——江苏抗日根据地共产党人》中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相关内容,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82位勇士为掩护群众和党政机关转移,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毫不退缩,浴血奋战直至全部壮烈牺牲。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彰显了坚定的信仰和大无畏的精神。作为村党总支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工作中,我要以烈士为榜样,扎根乡村,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不负先辈们的热血牺牲。
朱雨庭(马头镇陶闸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观看党员教育片《八秩荣光——江苏抗日根据地共产党人》中刘老庄八十二烈士英勇事迹后,我深受震撼。一支枪管扭曲的步枪、可歌可泣的英勇战斗、一份平安家书,无不诉说着英雄的故事。抗日战争已胜利八十周年,岁月流转,刘老庄烈士们用生命浇灌的土地如今焕发新生。作为一名村干部,我更加坚定信念:要将烈士们“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英雄精神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以发展实绩告慰英灵。
胡海荣(淮高镇大福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本月固定学习日,我们一同观看了《八秩荣光——江苏抗日根据地共产党人》中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是1943年的3月18日,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2营4连的82位勇士,在淮阴区刘老庄面对20倍于己的日军,毫不畏惧、奋勇拼杀,他们用生命坚守阵地,连续战斗12个小时,最终全部壮烈牺牲。作为大福村的村书记,我深知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当铭记这段历史,传承烈士们的精神。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先烈们一样,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带领村民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赵扬扬(丁集镇大树村振兴专干):本月固定学习日,我们集中观看了《八秩荣光——江苏抗日根据地共产党人》中刘老庄八十二烈士事迹,画面里弯曲的枪管,让我想起那82棵傲然挺立的“苍松”,这82名共产党人就像这苍松一样,挺立、坚定、忠诚!作为一名振兴专干,在以后得工作中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要传承红色基因,勇担使命,扎根百姓,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冲锋在前,用心用情解决急难愁盼,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家驹(徐溜镇党建办专职副主任):刘老庄八十二烈士以生命铸就的忠诚与担当,从未因岁月流逝而褪色。“刘老庄连”的战旗代代相传,李爱云五十余载义务讲解的坚守,让这份精神始终滚烫如初,激荡人心。作为党员,立足岗位时,当如烈士们坚守阵地,不因困难退缩、不因琐碎敷衍,这是对“战斗不止”精神的践行;遇上工作中的“硬骨头”,要学习烈士们直面数倍强敌的勇毅,敢于挑重担、啃硬茬,在攻坚克难中彰显本色。更要把“决不给党和民族丢脸”的赤诚融入血脉,严守纪律底线、砥砺为民初心,以实干带动身边人共奋进,让八十二烈士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平凡岗位上续写担当新篇。
朱佳佳(刘老庄镇古寨村村委委员):观看《八秩荣光——江苏抗日根据地共产党人》中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篇章,荧幕上的画面虽已跨越数十载,却依然如惊雷般叩击心门。这支由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组成的队伍,在1943年春的刘老庄战斗中,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日军,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忠诚与担当,让我对“初心”与“使命”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我不禁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英雄?英雄不是无所畏惧的超人,而是明知恐惧却依然前行的普通人。八十二烈士中的每一个人,在面对死亡时肯定都有过本能的恐惧,但他们的伟大之处在于战胜了这种恐惧,为了更高的价值而献出了生命。正是烈士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精神,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尊严需要捍卫,信仰值得坚守。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这样的精神坐标,来校准我们前行的方向,让烈士们用生命守护的价值得以延续和传承。
苗宇(淮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四级主任科员、三树镇为民服务中心副主任):重温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光辉事迹,我深受震撼和教育。面对二十倍于己的强敌,八十二位勇士为掩护群众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坚守阵地血战到底,全部壮烈牺牲。“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决不给我们党丢脸,决不给中华民族丢脸!”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革命军人的血性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将永远铭记这段悲痛历史,传承革命前辈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立足本职岗位,思想上紧跟党的步伐、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始终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佴 震(渔沟镇一级科员):八十二名战士在生死关头“火线入党”,用生命擦亮“决不给我们党丢脸”的铮铮誓言。他们和我年纪相仿,却肩扛保家卫国的千钧重任。身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基层工作者,我时常叩问自己:如何在和平年代践行忠诚与担当?昔日,烈士们以血肉之躯守护群众转移;今日,我们平凡的岗位就是无声的“战位”。每一次细致入微的走访入户,每一次不折不扣的政策落实,都是对初心与能力的双重淬炼。未至陵园缅怀英灵令人遗憾,但精神的传承远不止于形式。我将把这份深切的感动,熔铸于服务群众的点滴实践,在日常工作中恪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信念,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