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直播经济快速发展,网络主播应运而生,这一群体中的红色主播在乡村振兴、助农惠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网络空间的清朗度。为构建规范有序的网络传播生态,淮安市淮安区在引导红色主播成为服务社会、助力共富的“红色力量”过程中打出了“三张牌”。
第一张,“三位一体”“培训牌”。将《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关于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的意见》等课程纳入政治必修课,建立红色文化试题库,实行百分制考核准入机制;开设实体情境课堂,定期开展红色直播间观摩课,组织学习优秀主播的控场技巧与话术表达;邀请淮安市委网信办专家解读《网络主播行为规范》,聘请高校学者、资深媒体人开设网络空间研讨班,针对红色主播存在的个性问题逐一“开小灶”,同时编制《红色主播言行警示录》,剖析违规典型案例,强化底线意识。
第二张,动态监管“机制牌”。构建“AI监测+人工巡查”双轨监管体系,与运营平台建立联系,运用智能算法识别不当言论,同步成立由网信办、文化部门组成的督导组,对淮安区所有的红色主播账号实施“一播一报备”,确保动态监管高质高效;试行“言行积分制”,将直播用语规范度纳入年度评优指标,对年度考评为“优秀”的红色主播进行奖励激励。
第三张,长效保障“措施牌”。制定《红色主播上岗认证标准》,实行红色主播准入机制;搭建主播互助联盟平台,通过“以老带新”“师徒结对”,传授直播过程中规范言行的经验;鼓励指导乡镇建立“红色直播间”,通过党员主播示范引领影响身边其他的主播;年底开展“红色主播金话筒”评比活动,将用语规范、助农成效等纳入指标,对考核优异者授予“红色主播宣传大使”称号,优先参与重大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官方流量扶持形成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