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谋划,做好开课的“三个一”准备。设计一张“课程表”。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及各区镇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逐月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政策理论解读、党风廉政建设、身边的党员榜样等五大类专题党课,作为远教固定学习日指导意见下发基层;选修课涵盖法律法规解读、农业技术培训、医疗知识普及等八项精品课程,供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取长补短、按需自主选择学习。建立一个e课“师资库”。联合市级机关“百人党课讲师团”、党校、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卫健委等单位成立优质远教讲师团,开展教案编写、幻灯片设计等专题培训,为课程多样化、特色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开发一批“云教室”。按照“一镇一站”的原则,将15个市级远教示范站点升级改造成实用性强的云网络多功能教室;同时挖掘种养殖合作社潜力,开发10个离居民点近、实践性强、具备直播功能的远教云基地,为课堂的开展和摄制提供场地保障。
创新手段,打造课堂的“三个e”模式。网络e课堂,实现多进程教学。每月自主摄制3部本土教学课件,根据课程内容、受众群体分类上传“海陵先锋”各远教平台,按照站点网络集中学、手机自主学、远教广场滚动播放等形式实现全天候、开放化教学。e线实时播,实现同步化教学。将部分市级机关举办的专题讲座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与基层党员群众实时分享,让优秀的教学资源下沉到基层。定期开展流动党课e线同播活动,多城在线多城联播,让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海安流动党员同步接受教育,共享海安本土教学资源。联合区镇,邀请农业专家、乡土人才当主播,在远教“云教室”“云基地”不定期现场直播种养殖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让实用技术通过e线实时传播到一线。解答在e线,实现互动化教学。探索开展远教精准化教学模式,每月25日,通过“海安远教群”“网上互动版块”等形式收集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邀请相关专家在“远教e课堂”中进行解读,让困难疑惑在e线解决。
总结提炼,力求课后的“三个一”效果。建立一个具有海安特色的远教资源库。组织省市专家对年度“远教e课堂”摄制的教学课件进行评审,优秀课件分类打包、结集成册充实到远教资源库中,进一步完善海安远教资源管理和应用情况。打造一批精品教学课件。对题材典型、内容深刻、党员干部群众反映好的作品进行反复打磨,优秀课件向上级教学平台推介,进一步放大典型示范效应。防疫期间摄制的《上阵父女兵》《站岗人》等课件被“学习强国”“江苏先锋”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录用,《网红警察陶其冬》在“江海先锋”抖音号点赞量超过三十万。助推一批学用成果转化。进一步深化“支部+远教+电商”模式,组建15个电商服务党员志愿者小分队,每月分片开展“远教e课堂”技能提升效果分析,带动更多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无门槛触达线上,延伸群众学用转化。今年防疫期间,电商服务党员志愿者队伍为农村个体户提供咨询、助销服务等,先后涌现出新立村“芹菜公主”许平欣、鸭湾村“牛肉大王”汪保美等8位网络直播带货红人,均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效果。
(朱圣红 黄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