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盐城市亭湖区紧扣“组织融通、机制融创、力量融入、资源融合”四大主线,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工作方式,全力打造小区党建“邻聚家园”品牌,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向下延伸,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多方协同,建强组织聚合力
走进文峰街道三元巷社区奥景华府小区,绿树成荫,道路整洁,各类公益海报张贴有序,“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三方联动的公示牌格外醒目,居民们纷纷点赞:“跟过去相比,小区治理在方方面面都实现了大跃升。”
奥景华府小区之前因为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频发,形成治理难点。2025年年初,文峰街道党工委、三元巷社区党委牵头组建小区党支部,由党员业主担任党小组组长,建立“楼栋议事群”,聚力解决供水管网改造、充电桩安装、私搭乱建等问题20余个,小区逐步实现华丽转身。
织密治理“一张网络”,激活红色“神经末梢”。亭湖区聚焦小区这个基层治理的最基本单元,建立健全小区党建工作体系,构建“基层党委—社区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组织体系,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协同联动机制,通过搭建治理载体、促进协商议事,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小区治理效能。
“在高层住宅和商圈集聚的新洋经济区,我们试点组建‘垂直楼栋党小组’,推动党员在‘家门口’亮身份、办实事,形成‘楼上楼下是邻居,有事大家齐参与’的基层自治模式。”亭湖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进一步强化协同治理效能,亭湖区不断加强物业企业党组织建设,推动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与物业、业委会负责人交叉任职,推选组织能力强、热心服务群众的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持续完善“红色业委会”培育库。同时,优化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设置,将原有的综治、警务、应急等8类网格整合为427个“党建网格”、1976个“红色微网格”,让党组织全面覆盖到小区、扩展到楼栋、延伸到群众身边。目前,亭湖区共成立小区党支部331个、“红色业委会”34个,其中85%的业委会配备了党员骨干,实现基层党组织管理效能与服务效能的“双提升”。
夯实功能,做优阵地聚人气
2025年4月24日上午,东亭湖街道新丰社区翰庭雅苑小区党群服务站内举行了由小区党员代表、物业人员和部分业主共同参与的议事会,大家围绕小区近期出现的各种情况畅所欲言。
“自从小区成立了党组织,居民反映问题就有了‘直通车’。”居民严爱军称赞道,小区党支部成立后,党员下沉收集问题,大到小区改造、道路修缮,小到路灯维修、邻里纠纷,能解决的都予以现场答复或协调解决,工作效率提升了不少。
“小区党群服务站为居民提供了放松、休闲的空间,并充分整合党员教育、便民服务、协商议事等功能,常态化开放运行。现在,不少居民已经习惯了‘有事进站点、遇事找组织’。”新丰社区工作人员季健霞介绍。
亭湖区紧紧围绕“六个规范化”建设要求,在提档升级55个党群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将基层党组织阵地进一步下移,统筹推进小区党群服务站“一中心多站点”建设。通过盘活闲置房,打造党群服务站10个,配备网格党支部活动点、活动室217个,科学融入便民服务、民意征集、协商议事等基本功能,为党支部教育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提供实体支撑,进一步拉近了小区党组织与居民间的距离。
此外,亭湖区还大力推动小区党群服务站和物业企业合并办公,集成并优化服务功能,以“党建+互联网”思维打造线上便民服务平台,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成效清单”闭环机制,鼓励居民通过微信群、二维码、小程序等实现“有难题线上找书记、找物业、找志愿者”,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查询政策信息、办理相关事项、参与社区活动,持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提升服务,办好实事聚民心
遇到用电故障,可联系物业人员,不管深夜几点都会上门维修;发现小区公共设施损坏,可将其上传至物业平台,有人第一时间了解、查看安全情况;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驿站定期开展各类服务活动,现场答疑、办理业务;网格员化身“楼小助”,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这些暖心场景,在毓龙街道海纯社区文泽府邸小区屡见不鲜。
海纯社区位于商业业态密集地段,社区坚持以党群服务中心“红色服务站”为核心,打造“一站六点”服务示范场景,夯实“以专职网格员为主体,党员、居民群众、志愿者为微网格长、户长”的“一专多能”网格力量,不断推进海纯通联智慧社区建设,积极探索“数字平台+线下服务”治理新模式。
服务是基层党组织的鲜明底色。亭湖区依托“家门口”党组织,加强公益服务资源、群众需求和服务项目的匹配对接,精心办好一系列民生“微实事”,建设新就业群体“暖心安康驿站”219个,建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托育服务圈”“就业服务圈”和8分钟“新就业群体党建服务圈”。同时,实施社区服务“一居一品”培塑工程,以助老服务、便民服务、车辆管理等民生小事为切入口,持续推动党建服务由“点上开花”向“面上出彩”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