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丹徒区坚持“减负增效、精准施策、激励担当”,进一步简化考核方式、完善考核内容、强化结果运用,推动“考”更聚焦、“核”更精准,不断为基层减负、为实干加速。
坚持考少考实,“简”考核方式。聚焦“多考合一”,将多部门、多条线开展的督查考核进行整合归并,形成“1+6”“一体化”考核体系。通过集中申报、统一组织、一次考评的方式开展现场考核,做到“进一次门、考多项事”,赴基层督查检查频次逐步下降。综合运用工作督查、巡视巡察、统计调查、审计信访等工作成果,压减调度频次、压缩考核流程、压降“痕迹”比重,深化“动态研判—实时反馈—整改提升”闭环管理机制,下发《考核反馈单》80余份,推动问题整改30余项。
坚持考准考精,“优”考核内容。立足“生态立区、产业强区”发展战略,加大生态环保、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等关键领域分值配比,体现区分度、考出好与差。开展差异化考核,结合10个镇(街道、园区)基础水平和发展方向“量身定制”考核内容,16项指标实施个性化考核,占比达27%,推动实现园区攻项目、乡镇抓治理、各发展要素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对现有基层考核指标集中梳理会审,在听取多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挑重点、挤水分、减条目,精简合并绩效计分点、党建计分点60%以上,引导和激励干部把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
坚持激励担当,“正”考核导向。持续深化考人考事相结合,探索制定干部“担当指数”评价办法,围绕干部干了什么事、干成什么事建立“共性+个性”“实绩+负面”评价清单,深入一线开展“零距离”考察15次,记录评价建议500余条,让干部“干得好”又“考得好”。强化结果运用,将综合考核结果与奖励激励挂钩,激励担当作为、实绩突出干部120余名,对获评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一等次乡镇和“十佳单位”机关部门的65名干部和38名事业人员实施激励性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