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课堂”增厚度,构建分类教育新格局。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党员差异化需求,因地制宜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创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六学”模式,全区3.5万余名干部、党员学习全覆盖。推行“党课面对面 送学到基层”系列活动,采取“党员点单、组织派单、讲师接单”方式,近三年已送党课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59场次,覆盖党员群众3370余人次。常态开展小班化、拉练式教育培训,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热门领域,创新举办5期“智汇海州大讲堂”,精心推出“智汇+”知识手册,推动党员集体研学、日常自学,开展党员干部“三比三讲”活动,营造以讲促学、以学促干浓厚氛围。
“特色课堂”拓深度,打造学习实践新场景。坚持“党员在哪里,课堂就办到哪里,学习就跟到哪里”。用好“先锋连云港”“红韵海州”等线上平台,宣传推广优质党教片,引导党员干部用碎片时间开展“见缝插针式”学习。挖掘“家门口”的教育资源,打造“初心印记、崇廉尚洁、乡村振兴、基层善治、惠企赋能”等5条精品研学路线,把课堂搬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企业车间,为党员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依托“党建庭院”“邻里议事亭”“左邻右舍”邻里中心、“红韵·小哥驿站”等阵地,每年组织“红色书场”“先锋直播间”“流动放映机”等活动60余场。将辖区老党员、老干部、先进典型、专家学者、行业大咖等纳入兼职师资库,为党员充电赋能,以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的内容和形式,调动党员参学积极性,不断扩大党员教育覆盖面。
“实践课堂”提效度,激活作用发挥新动能。坚持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员教育培训成效的“试金石”,切实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实施部门联系社区领办项目、在职党员联系小区领办微实事、“第一书记”常态联系领衔服务“三联三领”行动,5700余名党员围绕乡村振兴、社区治理、民生服务等工作,开展政策宣讲、矛盾调处、困难帮扶、农技指导等实践性活动350余场次,解决群众急愁难盼问题860余件,选派151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村社“第一书记”,扎实推进230个“惠民直通车”实事项目落地见效。在重点项目、产业链等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组织快递外卖小哥党员担任“流动网格员”,释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活力。
(海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