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轻村干部负担,让其更好扎根服务基层,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宿迁市宿城区规范村级履职事项,明确职责边界,切实为村干部减负,缓解“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困局,为村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氛围。
一、做好基础保障的“加”法,提振士气。为有效解决村干部待遇偏低、保险保障不全等突出问题,探索村干部专业化管理,实行“五级二十档”基本工资标准,建立季度考核机制,实行全员足额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基本工资+考核报酬+保险保障”的稳定收入体系,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建立健全村干部容错机制,编排15个容错情形,更加包容村干部因工作出现的小失误、微错误,先后召开党员群众澄清会20余场,为24名被诬陷村干部澄清,真正为敢干事、能干事的村干部“保驾护航”。
二、做好繁文缛节的“减”法,轻装上阵。为有效把村干部从台账报表中解放出来,让其有更多精力谋发展、干事业,在系统梳理全区各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村级统计调查事项和台账要求基础上,建立村级组织统计数据“一套表”,党建、民生“两本账”,做到精简规范。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全面推行报表、台账电子化,进一步减少工作量。扎实开展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提升,全面开展“牌子乱象”整治,清理违规制度牌、宣传牌,进一步完善牌子上墙报备机制,减少村干部“牌子”烦恼。
三、做好形式主义的“除”法,建章立制。按照于法于规有据、工作确实需要的原则,系统梳理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对村级组织履职事项的规定,制定村级组织主体责任、事项准入、负面事项“三张清单”,明确村级组织依法依规应当履行主体职责的16大类事项,12项协助办理事项和13项不得由村级组织承担的事项,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把村级组织接不住的任务、干不了的工作、担不起的责任坚决剔除出去。建立季度基层党建巡查机制,通过村村到、人人谈,全面了解村级运转情况,对22家违反减负情形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在高质量考核中予以扣分,有效减轻村级负担。
四、做好干事创业的“乘”法,便民富民。基层减负的真正目的是更好地为民办实事,全面推行“一窗通办、全科服务”,每个村设置2-3个全科窗口和1个帮办代办窗口,负责群众办件的接件、初审、帮办、代办等工作,推动64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沉”至村党群服务中心办理,让服务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有效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头雁竞飞·双百计划”,选配一批“名誉书记(村长)”,编排实施175个“强村项目”,开展“头雁竞飞”分档擂台比武,今年一季度,全区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5.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