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深化“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行动,市委组织部第一时间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出动员令,持续推动市、区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与全市1227个村(社区)全覆盖挂钩结对,在突发疫情状态下,迅速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战“疫”的硬核力量。
交通卡口我们守!
交通卡口是外防输入的前沿阵地,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火速奔赴各高速出入口、重点交通卡口,坚决守牢第一道关。
“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作为一名老党员,守好城市大门,我义不容辞。”江北新区公安分局一名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听闻疫情有需要,刚做完手术主动放弃休息,请战到任务繁重、人手紧缺的六合南高速卡口驻扎值守。
查验点的工作昼夜无歇,为守好南京“东大门”,栖霞区吹响党员抗疫“集结号”,迅速组建机关党员突击队,233名党员干部兵分三路火速驰援查验点,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地担负起登记排查、采样查验、物资运转等任务。下沉的党员干部中,有 “卡点老将”,有刚完成封控区、管控区防疫任务的“一线老兵”,也有第一次上卡口的“战场新丁”,他们组成应急突击队挺在防疫“最前线”。
“小孩手摔骨折了,我们上个星期就跟南京市儿童医院的专家约好做手术,现在伤口感染要急着动手术。”在127省道苏皖省界公路查验点等待跨省通行的李女士一家焦急不已。现场驻守的浦口区交通运输局党员志愿者闻讯立即开启紧急查验绿色通道。疫情发生以来,南京抽调党员干部精干力量成立防疫保稳工作专班,为运输民生物资、急病求医等开辟快速通道,有效保障公路交通网络不断、应急运输通道不断、必要生产生活物资不断。
4月15日,市委组织部划拨专项党费330万元用于支持货车司机等群体和交通卡口等重点区域疫情防控工作。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市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市道路货运行业工会联合会,迅速启用专项经费,购买了一批食品和防疫用品,通过各公路查验点为司机们发放暖心礼包。下沉卡点的党员志愿者还在缓冲区搭建“爱心服务站”,准备了矿泉水、桶装泡面和手消毒液等,现场传递组织温暖、解决司机实际困难。
封控区隔离点我们上!
3月28日,秦淮区朝天宫街道封控小区顺利迎来一个“抗疫宝宝”。从凌晨5点多接到孕妇家人求助电话,到协调120上门,不到一个小时便完成了闭环转运、顺利生产。秦淮区注重在封控管控小区开展高龄老人、孕产妇、高三学生等重点人群人文关怀行动,下沉的机关、国企党员干部除了承担运送物资、垃圾清运等日常工作外,还结合专业特长,为居民做心理疏导、为行动不便人群上门护理、为学生配送学习用品……点滴暖心举动,赢得了隔离人员的点赞和配合支持。
江宁区第一时间在封控管控小区、隔离场所建立临时党支部,组建机关单位党员干部突击队,选配责任心强、协调能力突出、领导经验丰富的36名区管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点位长,包干制负责封控管控小区。全区共成立“抗疫先锋”行动党支部251个,累计下派党员干部10万余人次。
“报名!报名!”各党组织工作群刚发出组建隔离点党员突击队的通知,名额随即被一抢而光。在建邺区启用的15家隔离酒店里,隔离点临时党支部成立了健康观察、防控消毒、后勤保障、人文关怀等党小组,成员来自区级机关、区属国企以及卫健系统170名党员骨干。制定隔离人员全流程方案、建设改造“三区两通道”、运用科技防疫提高消杀效率、使用“服务小莫”微信企业号及时收集响应隔离人员意见……他们化身24小时在线的“生活管家”,用实际行动彰显抗疫速度和温度。
为居民配送物资、挨家挨户登记人员信息、协助医护人员上门给行动不便的居民核酸检测……3月30日上午7点半,栖霞区法院立案庭的党员志愿者已经在尧林仙居临时管控区不停地忙碌起来。9点半他又穿上法袍,在一墙之隔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搭建“临时法庭”,线上开庭审理一起拖欠民工工资劳动纠纷案。为了不影响白天的防疫任务,他连续几个晚上熬夜做功课,提前查阅卷宗、熟悉案情。疫情以来,栖霞区先后组织机关党员干部1046人次进入封控区、管控区、隔离点和交通卡口。
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全市成立点位临时党组织2350个,平均每天约1.2万市区下沉党员干部坚守在防控一线,并肩作战、齐心抗疫,为人民群众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助企纾困我们帮!
抓疫情防控不放松,抓经济发展不动摇。为帮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走出困境,南京市出台“同心抗疫 携企同行”助企纾困20项举措,党组织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引领带动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办暖心实事。
六合泉水芹是当地的品牌蔬菜,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农户们眼见300多亩正在成熟的水芹、每天近15吨的上市量,却找不到销路,心急如焚。下沉社区的六合区商务局党员小分队得知后,积极协调联系苏果超市、大润发超市南京总部、“鲜丰汇”采购平台和省市多家机关单位,想方设法帮助拓展销售渠道。
市人社局坚持疫情防控和就业服务“两手抓”“两不误”,党员干部深入企业调查摸排用工需求,面对企业缺工难题加强供需匹配服务,援企稳岗保用工。积极采取缓缴困难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社会保险费、降低保险费率,发放小微企业社保补贴,市区联动举办线上招聘会等措施,千方百计稳就业。
玄武区发改委、商务局、金融局党员干部用好金融“活水”为中小企业解“燃眉之急”。经过一线走访调研,围绕商贸行业复苏、文旅行业回暖、数字经济和生物医药产业等重点产业,提供“应急贷”贷款、开发“码上贷”平台、开展“线上融”服务,50余家区内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意向协议,意向授信额近1.1亿元。
“我是党员我先上”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掷地有声的承诺、义不容辞的使命。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任务最繁重的区域、抗疫最吃劲的岗位,南京党员干部冲锋一线、全力以赴,与基层工作人员苦在一起、干在一起,不获全胜决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