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 采

成红霞:让北斗卫星的“导航灯”点得更亮

2022年05月05日 10:38 来源: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网站

  4月30日,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2022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9名个人、1个集体入选,南京三乐集团有限公司电子器件研究所宇航产品室主任、工程师成红霞上榜。她今年还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36岁的成红霞身材娇小,却挑起科研攻关重担。她带领团队突破卫星核心器件——空间行波管制造的关键技术,研制的数十支产品装备在北斗卫星上,不间断地为全球各地传送导航信号。 

  2010年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物理专业本科毕业后,成红霞进入南京三乐集团工作。一年实习结束后,她被分配到空间行波管项目。加入团队,她才得知自己参与研制的产品将被用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空间行波管就像太空中的喇叭,把卫星微波信号放大,让相距几万公里远的地面可以接收到信号。”成红霞解释说,导航卫星发射后要持续运行十多年,行波管使用寿命必须长,其次能效要高,为卫星运行减负,还要确保信号传输准确、减少失真。这些要求使得产品技术指标增多,是地面行波管产品指标的5倍。同时研发周期变长,普通行波管产品从生产到交付可能在一个月,而卫星用空间行波管飞行产品则需要4—6个月。 

  另一方面,导航卫星发射需要提前申请,并在一定期限内升空。倒排工期,留给科研人员和技术团队的时间不多。若实验星计划在2015年发射,相对应的空间行波管产品就需要在2013年交付。 

  时间紧、任务重。面对难题,成红霞没有退缩。换上深蓝色工作制服,走进车间调试产品、记录数据、演算结果,成红霞在公司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 

  2013年,团队研制的首支S波段空间行波管成功交付,这也是国内首支。2015年7月这支行波管随北斗卫星发射升空,在轨开机、正常工作后,成红霞松了一口气。“从0到1的突破,我们真的做到了。”她说,一次在出租车上,听到司机提起北斗导航带来的便利,她非常自豪。 

  2015年,成红霞成为公司空间行波管项目副总设计师。她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还是到车间,像医生查房一样,看产品的参数稳定性。为了确保研制进度,周末加班成为常态,成红霞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爱人和我在同一个公司,理解我的工作。”她说。 

  作为项目负责人,成红霞组织完成交付配套北斗工程用S、L频段系列空间行波管正样飞行产品数十支。同时,攻克高效率、高线性度慢波系统设计、非线性测试测量等关键技术瓶颈,经过近几年的推广使用,已应用于8个老产品的生产、10个新产品的研制,2015年至2020年为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高达近3亿元。 

  实现导航卫星领域空间行波管研制的突破后,成红霞又把目光对准通信领域。去年,成红霞带领团队开展更高频段通信卫星用空间行波管的研制,通过改进提升可靠性,先后完成某管100W辐射冷却空间行波管、某波段60W空间行波管等产品鉴定和交付,为公司争取到批量正样产品订单,今年将形成批量产品交付。未来,这些产品将把更多声音、影像传递到世界各地。 

  (王静)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