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 采

谋百姓致富曙光 献乡村振兴春天

2020年10月16日 11:32 来源:如东县双甸镇

    


——如东县双甸镇石甸村党组织书记吴曙春乡村振兴侧记
 

 
     2017年,为了让年轻同志更脚踏实地的深入基层,锻炼能力,镇党委决定开展年轻干部挂钩联系村(居)工作,就这样,我根据组织安排来到了石甸社区居委会,开始了和石甸的缘分之旅,也变成了吴曙春书记的“小跟班”。转眼间,三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和石甸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间,吴书记的一言一行教会了我太多,石甸的点滴变化都见证了我的成长。

 

希望,也可以是实实在在的收获

 

    石甸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干净整洁、文明有序、民风淳朴。可谁曾想,这里原本账面赤字累累、基础设施薄弱、办公室摇摇欲坠……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样。而现在,平坦油亮的柏油路、此起彼伏的小别墅,成为“标配”而不是“高配”,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小康,石甸也屡次获得江苏省卫生村、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

    “吴书记是我们的领路人,是他带领我们发家致富过上了好日子。就连我们这些老年人都有了生活来源!”第一次到农户家里做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控宣传工作时,我了解到吴书记在老百姓心里的魅力所在。2013年,吴曙春自掏腰包承包了这些地,刚刚开始出效益,就转给合作社了。就这样,在吴书记的“倒贴钱”下,村民的土地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一亩地为一股,村干带头劳动,村里有劳力的也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年底产生的利润按股份进行分红。

    74岁村民陶兴仁家有7亩地,全部入股村里的土地合作社,自己也就近在合作社打工,一年算下来,光是工资收入就有两万元,这还不包括每亩千元的土地流转费。不止是陶兴仁,目前,全村有382户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带动周边30多名村民就业。去年,合作社实现盈利50万元。这土地合作社,还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名字:如东县希望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是啊,希望原本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却在石甸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强富美,提升全面小康的“三农”成色

 

    想要富,先修路,是吴曙春为村民们做的最有幸福感的一件事。“担任村干近20年,我接触得最多的是老百姓,我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而作为他们的领路人,我就是要想方设法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让家家户户都富起来。”20年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努力下,石甸修建了水泥路22.43公里、硬质渠38公里、高标准绿化20公里,基本做到家家户户出门水泥路,硬质渠到田,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灌溉难的问题,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沿海高速的交通区位优势,同时盘活了村里的企业。为鼓起村民的“钱袋子”,吴曙春带头创业,创办了一家织布厂。虽然只是几个人的小作坊,但由于厂里给工人开的工资高,又为工人们交纳了“五险”,工人们口口相传,要求到厂里来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也倒逼着吴曙春将企业的盘子越做越大,“目前,我们昊至琼业纺织有限公司有职工110多名,清一色都是我们本村的人,年龄大的近70岁,人均年收入超过8万元,收入多的职工月工资达到万元以上。”吴曙春说。在他的带动下,村里一些能人也开始创办企业,解决了一部分男性的工作岗位,尤其是一些5060农村男劳动力,不仅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而且有了不菲的收入来源。农业强不强,农民富不富,农村美不美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而石甸,正是用“强富美”回答了全面小康的“三农”成色

 

共同富裕,致富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每个月20号是石甸的党员固定学习日,也是慰问困难群众日,这一天吴书记肯定会喊上我,拉着一块儿去农户家里聊些家长里短。我知道他嘴上说“让你早点听懂方言”是借口,让年轻人忆苦思甜才是真。

    村民李正国几年前因为车祸落下了残疾,家里失去了劳动力,按理说应该是满面愁容才对,可我每次见到他,都是一副喜盈盈的状态。“嗨呀,我家的7亩多地全部流转给了合作社,光是流转费一年就能拿7000多元,再加上年底还有分红,屋里还有在企业拿的手工活,也能赚点,靠自己吃得饱穿的暖,我很知足。”李正国动情地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致富才是共产党人的品格和价值观。没有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农村生活方式的嬗变,新农村建设就失去最本质的意义,富裕起来也不能持续发展。在帮扶贫困上,石甸架起了一座“暖心”桥,让先富起来的党员出一点力,采取“一帮一”和“几帮一”等形式,帮扶结对认亲活动,使村困难群众得到关爱,为的就是不让一个人掉队。不仅如此,吴书记作为合作社理事长,还争取大家意见将帮扶合作社困难群众写进了理事会章程,提出每年将集体收益的10%用于困难群众的补贴、慰问。先后有8户群众因生病、残疾等原因,接受合作社救助近10万元。到2019年,村已实现全部脱贫,全村村民人均收入近3万元。

    看别人走过的路,是一种收获,也是对自我的一种鼓励。“90”后的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老一辈那样摸黑劳作的艰辛岁月,但他们的无私奉献、担当尽责将成为助推我们前进的力量。我们同样带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使命和抱负,用自己的青春,书写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人生一页。

(臧有为)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