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 采

“对家乡的牵挂,我从未忘记” ——记 “江苏东海籍”93岁离休干部尹高兰

2019年06月13日 15:48 来源:东海县新闻宣传中心

    “小爹,您看看,这是我们的党群服务中心,有便民服务中心、党群议事室……”52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房山镇房南村,村党支部书记尹如杰手扶着一位耄耋老人,对中心功能进行逐一介绍。“有了这个中心,村民们办事方便多了。”20分钟后,尹如杰搀着老人走出室外,“走,我们再去村里看看。”

  “村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挨饿受冻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经济发展也很快,到处是企业,路上汽车来来往往。这次比我上次回家看,家乡的变化可谓巨大!”围着村子转一圈,老人甚是喜悦。

  一位老人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他是出生在我们村,也是我的长辈,叫尹高兰。”尹如杰介绍,“1947年因革命离开家乡,如今小爹已93岁了。”

  192710月,尹高兰出生于房山。“小时候,家里条件非常艰苦,住在矮小的三间草房内。冬天,和两个哥哥盖一床被子。”回忆起儿时的生活,这位近百岁的老人眼角泛起泪花,“冬天就在床铺下放些麦草和高粱秆子。”那个年代,不仅住的不好,而且也吃不饱。“吃的最多的就是地瓜,等到春天地瓜吃完,就吃野菜拌豆渣。”如今听力有所下降的尹高兰提高嗓门说,“一天吃不上2顿饭,没有一顿能吃饱。”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尹高兰不仅过着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的生活,而且还要尝受土豪劣绅、战争带来的痛苦,“兵荒马乱,民不聊生。”1945年,18岁的尹高兰毅然投身革命,参加当地民兵,并于次年入党。1946年任房山乡人民政府首任副乡长。1947年因还乡团反攻,尹高兰等人转移到安峰山,与区中队会合。当年220日,安峰山事件爆发。尹高兰冲出国民党包围,北撤山东。在山东临沂,尹高兰加入陈毅率领的第三野战军。19495月,尹高兰又随部队进驻上海,在华东军区军需部工作。19567月,尹高兰转业到上海市司法局人事处工作。期间,他因表现出色,先后被抽调参加胡志明、金日成等多国领导人访沪保卫工作。1959年,尹高兰被调任至南汇县任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96571日,尹高兰在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第十一期学习期间,受到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8年,尹高兰离休。

  离休后,尹高兰不断发挥余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先后被当地政府聘为“服务质量查访员”“检查机关纪律作风监督员”等职务,还在社区中担任义务消防员、社情民意信息员和市民巡防团团员,倾听社区老百姓的生活诉求。受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熏陶,尹高兰每当大型灾害发生后,总能在第一时间见到他的身影。2004年印尼海啸发生后,尹高兰捐款2000元;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捐款5000元;2011年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他又捐款1000元;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云南普洱地震发生后,他两次共捐出7000元。除了为大型灾害援助捐款之外,尹高兰在社区帮困、结对助学等方面也毫不吝啬,多次向所在地居委会捐款帮助小区内的困难家庭,累计金额达2000元;他连续几年资助学校的困难学生,累计金额达6000元;为“希望工程”项目捐款5000元。“这些年,老尹前前后后,为慈善事业累计捐款达16万余元,捐赠冬衣、棉被140余件。”老伴伍美园说,“在他心中,国家永远是第一位的。”

  “但是我从未忘记对家乡亲人的牵挂,也从未减弱对家乡发展的关注。”1949年上海解放后,尹高兰写了一份书信寄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告诉他们还活着。盼儿心切的母亲收到信件后,便迫不及待地赶到上海看望他。几天后,尹高兰又特意请了5天假,陪同母亲返回两年未见的家乡。“那个时候,乡亲们生活比原先安稳多了,地里也种上了水稻,也吃上了大米和煎饼,个个喜笑颜开。”1955年,尹高兰在上海成了家,娶妻生子,过着幸福的生活。1964年,尹高兰的母亲病逝,他又从上海返回东海料理后事。“家乡变化太多了,三年自然灾害也过去了,家家都安居乐业,生活的也比较富裕。”

  1996年,尹高兰离开家乡整整50年。“半个世纪过去了,我要回家看看。”当年5月,尹高兰的小儿子尹伟陪同父母返回家乡。“平时,父亲常和我们讲述这边的生活,这边的亲人。我出生在城市,从未来过父亲的老家。”对于请假15天陪同父母,尹伟说,“我很期待。”2010年,尹高兰又特意带着三个儿子、儿媳等一家8口人再次返回家乡。

  “这次,是父亲第六次回家乡。”尹高兰的长子尹平说,“恐怕这也是父亲最后一次回家了。”在家乡期间,尹高兰走进安峰山,祭扫昔日牺牲的战友;走进曾经住的老房前,回忆儿时的时光;长跪在父母的坟前,诉说自己平凡的一生;走进村民家中,畅谈幸福而又美满的生活;走进镇政府,聆听房山未来发展的规划。

  “我在这里出生,我在这里成长,我在这里入党,我在这里战斗。希望你们记住房山,记住这片土地,记住乡愁。”离开房山回沪前,尹高兰不时叮嘱随行的三个儿子。 (张开虎 滕宏山)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