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 采

洒在乡村里的一粒种子

2014年09月01日 09:46 来源:泗阳党建网

  “我只是一粒普普通通的洒在乡村里的种子。”周义宝说道,脸上露出与同龄人不一样的成熟而稳重的笑容。三年的韶华悄悄地流逝,作为大学生村官、泗阳县张家圩镇小史集村党支部书记,周义宝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坚持“真情实意为百姓做实事”的信念,将一颗炽热而赤城的心献给了农村,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躬身学民

  作为一名刚迈出校门的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为了更好地融入农村工作,周义宝积极转变思想,走家入户,认真听取百姓心声,做到“接地气,聚人气”。由于村里新来了个年轻的村干部,因此每当走到村里的某个庄子,老百姓都会围过来问:“周书记今年多大?”“周书记家是哪的?”“大学生村官是什么概念?”“你在这里工作多长时间?”……周义宝总是面带真诚而朴实的笑容回答老百姓的一一提问,与村民拉家常,积极做好与村民的互动,通过这一过程周义宝对小史集村的村情民意有了充分的了解。

  工作为民

  农村的工作千头万绪,周义宝能充分发挥带头人作用,身先士卒,亲力亲为。村庄环境整治中,他频频拿起铁叉、镰刀对草堆、杂草等进行堆放和清理。由于工作量比较大,他一干就是好几天,手上渐渐的磨出了一个个血泡。“你手上起了这么多泡,这些事情让我们来做,你去歇歇吧”村里的大叔心疼说到,“没事、没事,这点泡不算什么,得先把我们村环境卫生搞好才是大事。”周义宝笑着说。

  一事一议费用收缴工作中,周义宝多次组织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首先提出村里的一事一议项目,然后对这些项目进行党员群众评议,最后定下项目进行上报,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结合村里实际情况进行村里基础设施的建设。

  服务惠民

  每到夏汛季节,河水上涨,一旦出水道口被破坏或者堵塞,那就可能造成水稻被淹减产甚至绝产,因此疏浚河道、修缮水利设施对村里夏季防汛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小史集村10组的一个重要出水道口遭严重破坏,这个出水口能否重新建设,关系到好几百亩的水稻的生长。眼看夏汛就要来临,由于村里财力实在有限,周义宝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决定村集体出一部分资金,再对受益百姓进行筹款,但是资金仍然不够。于是他多次找到镇领导,反映实际情况,并讲明此处建设的重要性,最后终于取得镇里财政大力支持,使得这项工程顺利实施,保证了几百亩水稻的及时供排水,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水稻的收成。

  在2012至2014年期间,他先后很多次跑到上级部门,争资金、跑政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雪天气,都挡不住周义宝为村里百姓争取项目的决心。他那锲而不舍为民办实事的精神打动了多个部门领导,也为小史集村争取到了省市县财政拨付建设的三座生产桥铺设和邢马河、围田两座电灌站的建设工程。

  关爱亲民

  周义宝对村里的孤寡老人、困难户给予关心和照顾。村里的老党员颜绍坤家庭困难,老伴常年卧病在床,大儿子常年生病,小儿子脑神经不好送精神病院,家里没有一个劳动力,无经济来源。了解这一情况之后周义宝多次前去看望,逢年过节,送钱送物。还积极与民政部门联系,帮助一家享受到了低保,还为他们争取到了其它一些扶贫政策的支持,为这个家庭的生活减轻了不少负担。每每提到“周书记”,颜老的眼里总能流露出无比的感激之情。而周义宝经常挂在嘴边的还是那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看着村里老百姓受苦,我的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只有他们日子过好了,才是我最大的欣慰……!”

  创业富民

  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周义宝多次召开村民议事会,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形成统一思想。采取对外承包、以村集体资产入股企业等形式,不断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同时,帮助村里的能人大户创办项目。五组的史以兵从外地打工回来在家乡做些事情,于是找到周义宝商量。两人经过反复斟酌并通过外出跑市场、看行情,最终敲定山羊养殖项目,但是圈舍的选址与水电等设施的配套必须要跟上,必须在镇党委政府的规划许可范围内才行,周义宝又到镇里城建、供电、供水等部门进行多次沟通、协调,圈舍得以顺利建设,水电等配套设施也顺利架设,目前该山羊养殖项目进行的如火如荼。不仅为村里能人大户带来的可观的收入,而且还带动了村里附近的老百姓的就业,得到当地老百姓的称颂。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就要干好一行”,这是周义宝经常挂在嘴边的座右铭,他把自己比喻为“洒在乡村里的一粒种子”,慢慢的发芽、渐渐地成长。他先后获得“泗阳县十佳大学生村官”、张家圩镇“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周义宝以一颗情系百姓的心,用自己的真心付出,不断地挥洒着汗水,用青春热血谱写了一篇年轻人为社会无私奉献的美丽乐章,让“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的光芒更加闪耀。

(编辑:徐宜鹏)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