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 采

基层年轻干部的三种焦虑心态亟需关注

2019年03月04日 13:24 来源:淮安市淮安区委组织部

  在今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陈希部长强调在年轻干部培养方面,组织“要让他们墩经验、墩能力、墩心态”。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心态”是年轻干部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基层发现不少年轻同志身上焦虑心态颇为严重,集中表现在三大方面:

  工作焦虑严重。现如今基层干部队伍整体年龄偏大,知识结构相对老化,年轻同志成为基层干事干活的“主力军”,工作内容从白天进村挨家挨户统计贫困户家庭情况到夜间蹲守田间地头严防村民焚烧秸秆等等不一而足,许多同志直言“鞭打快牛”情况严重,越是能干越让你干,材料是一个接着一个,任务是一件赶着一件,任一上级部门、科室都得罪不起、耽误不得,工作压力非常大,焦虑心态十分严重。

  成长焦虑严重。相较于中央及省市机关,基层的领导职数僧多粥少、十分有限,硕士生转正后明确副主任科员、博士生转正后明确主任科员等政策待遇沦为“一张空文”,许多年轻同志五年、十年在科员的岗位上“兜圈圈”“打转转”,身份、待遇差一大截,这种同学历不同命带来的成长“落差感”加剧了基层年轻同志的速成焦虑、成长焦虑,也直接引发越来越多的优秀年轻干部正逃离基层。

  财富焦虑严重。在甚嚣尘上的“金钱”舆论攻势下,以“85”后、“90后”为主体的基层年轻同志,没有赶上福利分房的时代,工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不得不承受高额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带来的巨大生活压力,光鲜亮丽的“公职人员”背后是各种信用借款的累积、生活的困顿和精神的疲乏。

  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地方组织部门以及年轻干部自身并未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相关的研究和投入均显不足,“焦虑”“抑郁”成为谈虎色变、讳莫如深的话题,不少同志误认为心理不健康就等同于精神有问题,加剧了人们的心理负担,形成了恶性循环。

  不得不说,心理焦虑是一种社会病、时代病。面对基层年轻干部身上日益加剧的工作焦虑、成长焦虑和财富焦虑,社会各界要携起手来,共同思考研究解决这个难题。首先,年轻干部自身要通过积极的、正向性的暗示帮助自己调节心理情绪、树立良好状态;另一方面也要勇于正视自己的心理焦虑,在必要的时候及时寻求组织及他者的帮助。其次,年轻干部所在的单位部门要将心理健康、心理干预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部分,加大投入、重管重抓,加强对年轻同志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关怀,合理分配科室之间、同事之间的职责任务,组织开展好常态化谈心谈话,积极协调解决年轻同志的工作生活难题。第三,组织部门要用好用活“三项机制”精神,加快研究制定《新公务员法》配套措施,形成政策闭环,确保“三项机制”真正落地落实、惠及干部;与此同时,也要迅速响应中央号召,把为基层减负作为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尽快将年轻干部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解脱出来,鼓励支持他们勇于担当、乐于干事。(孙文超)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