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日,周六,海英正在办公室加班,一个大男孩轻轻推门进来:“海阿姨,你看,这是我上学期期末成绩单,全班第二名!”看到这个和自己儿子一样大的男孩取得的成绩,海英感到无比的欣慰。
这个大男孩叫宋友陆,而他口中亲切呼唤的“海阿姨”,是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党委书记海英。
“始终把群众利益装在心里、举在头顶”
海英与宋友陆的“结缘”,还要从2010年7月说起。那时,刚刚上任的她到杨场村调研走访,得知刚刚考上大许高中的宋友陆即将辍学。原来,15岁的友陆父母双亡,只有一个相依为命的姐姐,家里的经济状况已经难以维持他的求学之路。
第二天,海英就带了衣物和日用品直奔宋家。“友陆,不用担心,阿姨帮你,好好上学!”就这一句话,海英一直不改初衷。之后,她每年都会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3600元,用以资助友陆。为了不使孩子乱花钱,细心的海英总会先把这笔钱交给村里,然后委托村里每个月定时给友陆送去300元生活费,并为他争取了孤儿救助。现在,宋友陆衣食无忧,心态阳光健康。
困难群众何止宋家一户,面对基础条件薄弱的房村,海英看到了困难也看到了希望,思考的不是离开而是如何改变。到底怎样带领房村人民奔小康呢?当时她想,先把村民急需解决的矛盾化解掉,打开工作局面再说。
2010年4月20日,那一天海英记得很清楚,大沟里村民陈世武、王峰等十几个村民敲开了她办公室的门:“书记啊,我们村里吃的是高氟水,请您帮我们想想办法吧!”后来,吴湾、杨楼又有很多村民都反映“吃水难”。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和含水层条件,大沟里、杨楼、窦家、吴湾等自然村地下水氟含量严重超标,长期以来,不仅给当地村民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而且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5000户,近2万村民,这些受到高氟水威胁村民的殷切期盼,成了压在海英心里的一块巨石,“无论如何都要解决群众的吃水问题!”
解决吃水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打井、布管、建水厂,哪个环节都需要花钱。海英初步估算了一下,至少需要六七百万元,而这对当时财政紧张的房村镇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再难也要干!海英积极争取区政府支持,又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多方争取,最终筹集到资金400多万元;镇里“省吃俭用”挤出200多万元,解决了资金缺口。
资金有了,棘手的问题又出现了。因为铺设水管的需要,一些农户的院墙门道需要拆除整改,部分村民不愿配合。海英马上召集班子成员,成立工作组,进村入户做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7个月,全镇终于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全部改水工作。
“共产党员要始终把群众利益装在心里、举在头顶,把解决群众困难、共谋发展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乐趣。”海英在自己的学习笔记中这样写道。
“与山水长青,方能与天地同合”
为了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海英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户,拜访老干部、老党员、老百姓,了解他们的想法,征求他们对镇域发展的意见。然后她暗下决心,坚持一条:咬定发展不动摇!说了算,定了干。
镇村道路长年失修,村民出行十分不便。4年来,海英通过争取上级政策,利用一事一议工程,共筑路70多条,20个村的村民出行难问题基本解决。建成川上公园,下水道及路面美化工程,更换镇区所有门头字号,一、二、三号水库清淤,建成徐州市最大镇级图书馆……这一系列硬邦邦的工程,先后被海英——这位柔弱美丽的女书记完成了。
改水修路,房村的燃眉之急解决了,如何实现房村的华丽转身,如何开辟出强镇富民的宽阔大道呢?
抓党建,谋发展,走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道路。在一次参加完上级召开的组织工作会议后,海英豁然开朗。是啊,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有了“旗帜”和“堡垒”,群众才会有目标、信心和动力,就会齐心协力建新村,加快步伐奔小康。很快,房村形成了“不抓经济会误大家,不抓党建会出大事”的共识,探索一套适合房村实际的基层党建新模式,通过加强学习、设岗定责、考评奖惩,增强党员干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有人说,房村这几年变美了,变富了,但海英的心里,还有一张更美的蓝图,就是把房村打造为“宜居、宜业、宜休闲观光”的新型乡镇。为此,她带领班子抢抓机遇,借助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契机,统一思想、广泛发动,同各村、各企业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一级抓一级,确保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经1年努力,全镇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2013年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镇验收。房村还以绿生绿,以绿养绿,为父老乡亲创造了一个绿色家园。海英深知,与山水长青,方能与天地同合。
“身体力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如果说改变房村落后面貌,海英靠的是智慧、务实、敢闯敢拼,那么管理8万人的大镇,则更多的是靠公心。因为有公心,她能处处为民着想,为房村的长远发展大计着想;因为有公心,她对全体班子成员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班子的和睦团结名扬全区;也是因为有公心,大家尊重她、相信她、跟随她,房村才得以美丽而和谐。
抓班子带队伍,海英在实践中注重总结,在总结中不断提升。为了打造一支精炼的干部队伍,房村制定了一套可行的制度:党员干部带着“作业”下村,“1+2”重点帮扶,建立班子成员工作巡视督查制度,开展“进村入户”的“双访”活动……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让房村的干部队伍面貌一新。
开会、研究、策划、布署,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号角吹响时,房村又群策群力,分工协作,积极探索群众路线的创新之路。一整套独具房村特色的工作机制在集思广益中陆续出台:党员干部轮流多岗挂职锻炼、撰写“走访日记”、开辟“镇上论坛”、设立“群众路线QQ群”……一系列的措施、策略,使得全镇党员干部迅速转换角色,工作激情开始熊熊燃烧。
而作为一个镇的带头人,海英无时无刻都在带头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每一朵鲜花都植根于泥土,她坚信着也践行着。徐州市人大代表、徐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三八”红旗手、徐州市新长征突击手……这些耀眼的光环,都来自于她的坚强意志和务实能干。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色烟柳满房村。”化用这首古诗正好可以形容优美的房村,而在这片沃土中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是一位更美的书记。(许国良 柴 敏)
(编辑:徐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