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 采

何建英:搭建老百姓和 政府的“连心桥”

2014年09月11日 10:56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组织人事局

  

  

   人物名片 何建英,园区社会管理局信访办公室主任

   “作为信访部门工作人员,我们不仅要听取来访人的诉求,更要做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会同相关部门,及时解决问题。”从领导信箱到公众监督网站,从12345便民热线到群众来访接待……信访办团队的每一个成员用他们的专业和耐心,架构起老百姓与政府之间的“连心桥”。

  双向沟通畅通渠道

    身处信访工作的窗口部门,何建英每天的工作就是接待形形色色的来访人员,针对他们的具体诉求,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为老百姓诉求的反映点,信访部门不仅代表政府窗口接待老百姓,同时也代表老百姓反映诉求,实现双向沟通。“有时候,我们还兼具调解功能。当信访人与事发主体无法达成共识时,我们又是‘老娘舅’的角色,促成双方达成共识。”

  烦、难、苦,这是何建英对自己工作的三字总结。无理诉求反复上访,是为烦;合理诉求找不到主体,是为难; 工作时间毫无保证,是辛苦。“因为有诉求就需要有人解决,所以无论是下班后、周末,或是节假日,我们几乎是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何建英透露,相较于平时,每年元旦、春节期间都会毫不例外地迎来一次忙碌的高峰。“这个时间,外来务工人员的来访特别多,主要涉及的是工资拖欠。”而想要做好一名合格的信访工作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基本常识和专业知识,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也很重要。

  做信访工作,最终的落脚点是要解决问题。“信访工作者需要依靠信访工作网络,对于来访者的具体诉求,及时联系机关、街道、社工委、相关企业等具体职能部门,而且方法要灵活,思路要开阔,有时候哪怕只有一点点线索,我们也要想方设法帮助来访人解决问题。”在何建英看来,不拖沓也是一名合格信访工作者的必要条件。“针对问题,我们会当场联系相关负责人解决; 如果实在现场无法解决,也一定会给出准确的答复时间。”

  群众满意是最大回报

    耐心和热情,这是采访中数次被提及的词语。除了工作的责任心使然,对于每一位来访者,何建英都会毫无保留地给与帮助。

  “对来访者而言,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在尝试过各种办法之后,谋求信访部门帮忙协调。”在何建英的职业经历中,上访者大多很难做到平心静气。“他们也许经历过很多次挫折和失望,所以抱怨和发泄是可以理解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聆听,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每一个信访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劝说和协调能力,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亦不可缺。2007年,从娄葑调到园区信访工作岗位后,何建英似乎对心理承受能力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同事之间偶尔开玩笑,说做信访工作大大降低了生活的幸福指数。”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却真实地折射出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这一工作性质本身或许就决定了它很难让所有人满意,但我们还是竭尽全力,对来访者提供帮助。”

  尽管工作压力很大,但何建英却常常忍不住做一些“分外事”。小到出行路线询问,大到与己无关的事情解决,几个电话周转下来,看到对方满意离开就觉得收到了最好的回馈。“毕竟与每一个来访者相比,我们的渠道肯定要多一些。我一直坚信,也许我多说一个字,对方就会少跑一段路,所以能帮一点是一点。即使真的没帮上,对方看到你这么尽力,心理也会平衡一点。”

    繁忙、劳碌,这简单的两个词几乎概括了何建英每天的生活。但她也常常有成就感:“其实老百姓都是非常善良淳朴的,你发自内心帮助了他,他一定会感恩。当老百姓带着微笑道一声‘谢谢’时,我就觉得我很幸福。”

(编辑:徐宜鹏)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