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 采

社区的好主任 居民的贴心人

2015年03月30日 09:50 来源:徐州市泉山区委组织部

  从徐州特种汽车装配总厂退休的63岁的班开玲,现任王陵街道办事处光明社区居委会主任、党委书记,泉山区人大代表,从事社区工作已有近15年时间。辛勤的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赢得居民的爱戴,被社区群众称为“我们的贴心人”。被评为“江苏省劳动保障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调解员”,“徐州市劳动保障先进个人”、“徐州市优秀调解员”,“徐州市三八红旗手”,徐州市精神文明标兵,泉山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她一心扑在工作上,为社区建设呕心沥血,赢得社区居民的广泛称赞,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我们社区的好主任”,被群众誉为“小巷总理”。光明社区是老社区,处于城市中心,原社区服务中心建于2002年,由原黄河景园施工队食堂改造而成,共156平方米,功能不全,配套设施较为陈旧。为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她多次找黄河景园开发商协商,争取开发商赞助和施工队支持,联系市区相关单位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筹集资金30万元,在夹河中街2、3号楼中间空地处新建400余平方米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现社区办公用房“六室四站两栏一校一场地”及“一站式服务大厅”的要求,达到“五好社区”建设标准。她急居民所急,帮居民所需,成立零距离服务队,将居民“零距离”联系卡发放到每户居民家中,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服务,构建起服务居民群众的网络体系。夹河街96户居民的水表出户因历史原因和管理复杂,巨额跑水费一直欠缴,多年没有解决,群众意见很大,她带着居民代表,多次去自来水公司协调,她服务群众的执着也感动了自来水公司的领导,他们调侃说如果不解决就对不起老班了。
  群众有困难都愿意找老班,她到光明社区工作时,那时真是“穷”啊,“穷则思变”,班主任上任后就在“穷”上下功夫,决心将“穷”字变为“富”字,社区只有富了才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当时正值社区向阳巷一带被开发商拆迁,她从家里拿了1万元钱,冒着风险在开发商拆迁后闲置的一块地上盖了三间门面房,对外出租,便有了一定的收入。她对社区2500余户居民的家庭情况都非常熟络。2010年,她把统计出的36户下岗职工为自己的重点帮扶对象。从家里拿出自己的退休金8万元,无偿借给这些困难户或创业或救急。虽然至今尚有2万元因各种原因借钱人还没有还上,但老班很欣慰,因为有了她的帮助,有人真正摆脱了贫困。社区隔壁的李大爷中年丧偶,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家庭很是拮据,孩子的婚事也成了问题,她又暂时当起了红娘,东跑西颠地忙媒人的善事。又从家里拿出钱来,忙完婚事才算了个心事。现在老李报上了孙子,见人就夸,老班是大恩人,是老班让他过上幸福的下半辈子。
  几年来,她以帮助别人为乐,心中时刻惦挂着社区的弱势群体,每逢过中秋节、春节都要自筹资金买上几百斤月饼、糕点、白糖、鸡蛋看望辖区的特困老人,每个春节年初一坚持给辖区的老人、楼组长、老党员、老干部送“福”字,将党的关怀与温暖送到特殊人群心中。在创建文明社区活动中,她带积极筹划搞大型纳凉晚会,成立光明号文体队,丰富居民文体活动。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每逢夏季下大雨,她总是带领社区党员冲在一线,帮助居民排水,察看灾情。
  她是辖区下岗失业居民的贴心人,她操办了辖区4个存车棚,1个鱼市、1个报亭全部安排辖区的失业家庭人员来经营看护。她对“社区和家的概念模糊”。社区服务中心的沙发、老年娱乐室的棋牌桌、电脑、音响都是她从自家拿来或自己出钱买来的,更为难得的是在班书记的带领和号召下,她的家人也不遗余力地服务社区。15年来,社区84人在她的帮助下,实现了再就业,为此获得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下岗失业者贴心人先进个人”奖状。
   社区重度残疾的33岁居民张伟病情加重,急需到上海进行手术治疗,却因高额医疗费用难以成行。为了帮助张伟,她一方面发动社区党员、居民、单位向张伟捐款捐物,伸出援助之手,共募得善款近10000元,解他燃煤之急。另一方面,积极构筑长效帮扶机制,与区民政、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联系,在政策范围内进行针对性的帮扶,帮助他办理了治疗费用的相关减免手续,发动了社区热心居民为张伟女儿提供长期生活补助,直至孩子大学毕业。现在张伟已经从上海就诊回来,身体状况大有好转。
  只有“工作围着社区转、党员围着百姓转”,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得到真正体现。几年来,她带领党委一班人坚持每年表彰社区文明创建先行户,打造“光明号”、“爱心集结号”党建品牌。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省和谐示范社区”创建成果,实施“爱心集结号”六大行动,叫响“光明号”。把社区老年人协会、志愿者协会、党员义务巡逻队、文化娱乐协会、体育健身协会等功能性党支部建设好,创建居民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在社区坚持推行助学、助医、助困、助业、助老“五助”活动,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开辟宣传栏教育园地,设立道德评议台。组建社区道德评议队伍,把群众吸收进来,通过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评议社区不文明行为,让党员和居民共同接受教育。为拓宽群众表达意见的渠道,开展了“民生、民意、民情”会客厅,每月开展一次党务点题公开座谈会,广泛征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开通24小时阳光服务热线,及时解决居民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
  成立了全市第一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班开玲调解室”,自成立以来化解各类矛盾300余起,辖区王姓父子俩因房产纠纷闹得不可开交,几乎到了断绝父子关系的地步,多年也不来往。她认真分析了矛盾的焦点,原来在老王的老伴去世后,爷俩就房子的归属问题闹翻了,老班从法、情、理分别找双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后双方都感到惭愧,儿子还向老爸承认了错误,双方重归于好,并给她送去 “父子矛盾终成仇 金玉良言化干戈” 锦旗。目前,班开玲调解室扩展到夹河派出所所辖4个社区,凡是辖区内民事纠纷、妇女维权只要到班开玲调解室来调解,都要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中。
  社区形象靠塑造,带头还是老班长。她为社区谱写了“光明之歌”,社区的工作人员说,哼起它,我的浑身就充满力量。在光明社区,由老班组织“光明号”旅游团、合唱团和其他文娱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赞誉,愿老班带领的团队之舟永远驶向光明之旅。(李华中)

(编辑:徐宜鹏)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