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 采

杨洪志:抓铁留痕 踏石有印

2014年09月05日 16:02 来源:新沂市委组织部

  说话掷地有声,办事雷厉风行,勤劳致富,亲民爱民是新沂市马陵山镇高原村群众对村党总支书记杨洪志公认的本色。

  杨洪志,一米八的个头,皮肤黝黑,身材硬朗,一副恳实的新时代农民形象。2003年8月,杨洪志因工作出色,被镇党委任命为高原村党总支书记。当时高原村村民因循守旧,思想偏后,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不到3000元,村集体无任何收入。

  杨洪志是村里的首富,他心急火燥。上任后,他每天都进门入户,找党员群众代表谈心,探寻强村富民的发展道路……后来总结出:村内土地耕种难,人人无创业技术,户户无增收项目,村集体无支撑产业是村薄民穷的根本。两个月后,杨洪志的日记写了一整本,心里有了平面蓝图,理清了思路,积极带领村组干部逐步引导广大村民走上富裕之路,倾心改变了村容村貌,受到了群众热烈拥戴。

  开发优质种植基地

  高原村座落在马陵山镇域的东南角,总面积5347亩,其中耕地面积集中在公路南侧的3000亩地,有6个村民小组,人口2512人。

  2003年8月,刚上任村总支书记的杨洪志竭力将村内3000亩耕地开发为优质种植基地。杨洪志带领村组干部,拿着皮尺,铁铣和笔纸、照相机等,深入3000亩耕地的沟、渠、路、涵,深入进行详细的调研和查看。1个半月后,调研查看结束了,杨洪志得出了有效数字:在高原村的3000亩耕地内,有3米宽路道12千米,有水渠和排水渠26千米,有田间排水沟213千米,有桥27座,有涵49个,损坏率已超过了80%。如想合理修复、重建和配备,约需资金300万元,其中人工资金支出近170万元。

  调研数据出来之后,杨洪志立即召集全村党员和群众代表召开专题会议。会上,大家一致表示,开支再大,困难再多,也一定要修建好。大家形成决议,人工由各组各户出人出力来做工,免去经济支出。但100多万元钱从哪里出呢?

  杨洪志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后,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把方案报到市农开局。市农开局安排技术人员,经过近一个月的调研考察之后,2003年11月9日,由新沂市农开局投资110万元,高原村支部筹资20万元,人工由高原村群众自出,3000亩耕地开发整改工程开工了。2004年3月,工程结束后,高原村3000亩耕地建成为“道路为骨骼、沟渠为血脉、桥涵为神经”的旱能灌、涝能排的优质种植基地。自2005年起,高原村3000亩耕地成为高效产业农田,每亩年产粮一吨以上,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打造秀美生活环境

  打造秀美的村庄生活环境是杨洪志的第二张靓牌。2005年春,当选为徐州市人大代表的杨洪志,在徐州开会时了解到,全国各地都要开展新农村建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对硬化道路等村村通工程,还有奖补资金。杨洪志自己也觉得,全村587个农户都建有厕所和猪圈,还有20多个养鸡、养鸭大户,村庄到处都是臭烘烘的,环境很差。

  回村后,杨洪志立即召开村组干部会议,把新农村建设的会议精神向下认真传达,得到了村组干部一致拥护。次日,杨洪志就带领全村9名村组干部和18名党小组长进行测量、记录。半个月后,得出村庄内有5米宽的主干道路13.4千米,有排水沟15.3千米,有厕所588座,有猪圈713个,而且村庄道路绿化较差。

  第二年,杨洪志争取省补资金500万元,自筹资金150万元,又将村内的13.4千米村庄主干道路全部硬化为水泥面,并种植路旁树木70000余棵,疏浚排水沟15.3千米,让整个高原村庄变得清秀美丽。

  打造特色增收项目

  创建草绳编织专业合作社是杨洪志强村富民的一大创新。在高原村,有20多年打草绳的历史。那时候在马陵山镇和周边乡镇有不少取土烧砖的窑场,场内常年大量需要草绳和草片,村民们就利用农闲时间,把稻草收集起来,以备编织草绳、草片销售,赚点零钱补贴家用。但由于当时的编织机械是人力操作的,每天编织的数量很少,收入也不是太高。

  到了2010年,省政府全面部署了“秸秆禁烧”工程。杨洪志想,何不引导村民购买电动机械化的草绳编织机器,大量收购稻草编织草绳外销呢?杨洪志首先找到村民高先富和高晓宇两户,他们家都有四五个劳动力,而且没有人外出打工。在杨洪志的带领下,他们各投资2100元购买了电动机械化草绳编织机械,效率是原来人工编织机的10倍。农闲时,一个劳动力编织草绳外销,每天可收入80多元。杨洪志和村组干部陆续带领村民前来参观学习,三个月后,高原村民就购买了470台电动化草绳编织机械,每个劳动力农闲时间编织草绳可销售收入1.5万元左右。    然而到了2011年夏天,杨洪志到村民家中收取农业保险金时,发现全村只有不到10户村民在编织草绳,而其他的村民都停止编织了。杨洪志经多方调查了解才搞清楚:原来夏季是草绳销售的淡季,冬季一梱草绳可卖16元,夏季连12元也买不上;而且,夏季是梅雨季节,降雨量大,湿气大,贮存的草绳易发霉烂掉,所以有95%的村民不愿编织。这可怎么办呢?村民电动机器买了,稻草也多的是,可是都不能编织销售,增加收入,这可难坏了他。

  第二天早晨在收看电视新闻时,杨洪志无意中看到了创建合作社的消息,这给他提了个醒!他想,咱们村为啥不成立一个“草绳编织销售专业合作社”呢?把全村400多台编织机统一管理起来,实行统一购稻草、统一编织、统一销售,既方便编织户,又方便了采购商。然后村里再建造一个大型的烘干仓库,让老百姓夏秋正常编织草绳,合作社统一按冬天的旺销时价格收购进来,贮藏好,待到冬天再外销,既可增加群众收入,也可增加集体收入,真是两全其美。

  三个月后,杨洪志筹资150万元,完成了草绳编织销售专业合作社的创立和仓库的建造,村民编织草绳人均年可增收3000多元,村集体年可创收20万元。

  精心构建“三增三强”

  “三增三强”工程的开展使高原村跃上了强村富民的崭新台阶。2013年3月,新沂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全面开展村级发展“三增三强”工程,即每个行政村都要在三年内达到村班子增活力、村集体增资产、农民增收入的“三增”目标,同时达到服务阵地强,基础设施强、民主管理强的“三强”目标。面对新形势,杨洪志紧锁双眉,又在探寻着发展的新路子……三天后,全村“三增三强”工程在他的心内有了底,并得到村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开始逐步实施。

  首先,杨洪志在村内成立了土地流转合作社,采取以土地入股,村民收入土地承包金,村委会占20%股份的方式,让客商投资建村办工业。到2013年10月,高原村已流转出250亩土地建造工业园。2014年3月,客商倪文虎投资5000万元兴建的占地50亩、可容纳160多名劳动力就业的高科技新型耐火墙体材料厂建成投产。另外目前还有两个食品加工项目正在洽谈中。其次杨洪志引导大户大力兴建高效第五代反季节种植大棚和草莓种植大棚。在2013年11月,杨洪志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又流转出了900亩土地,转给大户种植反季节瓜果蔬菜和花木。目前,已新建大棚200多座;新建花木种植基地400亩,花木园内生机益然,长势喜人。第三,杨洪志积极对村组干部进行学习培训教育,规定每周三为集中学习日,提高村组干部素质,让他们团结勤奋、清廉为民。

  自2013年春开始,杨洪志筹资100万元,把村支部办工用房又加建了一层,并建造了八室两超市型的为民服务中心。紧接着,杨洪志筹资180万元,建造了三层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占地12亩的村民文体活动大院,并配备了相应的设施,以满足广大村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今年5月,杨洪志又投资20万元建造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小戏团,编排精彩的文艺节目,巡回演出。目前已演出了21场次,深受广大干群的赞扬。

  近年来,高原村先后被新沂市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农服务先进村;被徐州市政府评为法制建设示范村、计划生育示范村;被省政府命名为文化体育强村、文明村庄。杨洪志本人也连续五年被评“五星支部书记”、新沂市优秀人大代表。(赵 坚)

(编辑:徐宜鹏)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