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 采

田宜奎:“烈火雄心”写青春

2014年09月01日 10:08 来源:《扬州日报》

  拎起钩梯,箭步冲到训练楼下,臂膀用力上扬,梯子稳稳钩在二楼窗沿……在扬州市消防支队邗江大队训练场上,扬力路中队特勤一班班长田宜奎凭借着敏捷身手,一气呵成冒雨完成攀爬动作。登上四楼,用时仅仅十二秒!战友们连连叫好,眼前这位个头不高的“90后”班长,是扬州挂钩梯最快的消防员。

  田宜奎是湖北宜城人,2008年12月入伍。虽然今年只有23岁,但他已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三等功三次。离开农村当兵前,田宜奎打过工、吃过苦,这些生活的磨砺,使他比同龄人多了一份成熟与稳重。“训练时流汗下功夫,哪怕多快一秒,抢险救援时就能让群众少受损失。”面对采访,略显憨厚的田宜奎回答很朴实。

  参军初期,田宜奎认识到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便用个人津贴购买了基本的文化理论书籍。当别人训练过后休息时,他就在图书室翻书查资料,搜集各类消防业务信息,并对火灾特点、灭火战术等科目进行重点学习。“武艺练不精,当不好消防兵。”在经历过无数次灭火救援行动后,田宜奎深深认识到,要打赢每一场战斗,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特殊技能。

  学习上勤奋刻苦,工作上同样如此。来到部队后,无论脏活累活危险活,他都时刻抢在前、干在前、冲在前。中队其他战友经常这样形容田宜奎:袖一卷,“让我来”。

  2010年4月,田宜奎被市消防支队抽调参加全省消防部队铁军比武竞赛集训队,承担的是最考验体能和技能的挂钩梯、高空山岳救援、铁人四项等项目。由于迎考时间短,训练强度大,训练科目多,既要练体能,又要练技术。训练从早到晚,一天下来两眼发黑,两腿发软,半夜醒来胳膊、腿酸疼得钻心,训练服从未干透过。田宜奎深深地知道,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他不能给战友抹黑。通过整整半年的艰苦训练,在强手如林的全省铁军比武竞赛中,田宜奎取得了挂钩梯第四名的好成绩。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田宜奎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在训练中,他始终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单杠、双杠、俯卧撑,别人做一百个,他就做两百个,水带、拉梯,别人来一遍,他就来两遍,凭着比别人多一倍的辛勤努力,田宜奎成了战士们学习的标杆。

  去年7月中旬的一天,中队响起了清脆的火警铃声,汊河农贸市场一家店铺起火。消防战士们赶到火场时,火势并不大,只是一台电冰箱起火。田宜奎已是一名火场老兵,一下车他就先找到了电源总闸,切断了电源后再检查冰箱是否有物品。他找来菜市场摊主让他把猪肉转移到另外的地方存放,间接保存了群众的财产。刚处理好火情准备返回时,警报声再次响了起来,原来在润扬路一辆轿车冲进河内,有人落水。赶赴现场,田宜奎岸边观察后,对后面的战士说了声“给我系上安全绳”,然后一跃跳进了河水中,搜索十多分钟未果。原来,司机在事发后早已离开了现场。事后,战士们还是佩服田宜奎,险情面前主动担当。

  就在8月3日晚上,中队刚吹熄灯哨,就又接到了火警。战士们用了40秒时间着装,然后警车快速出库。起火地点在银河新苑,四楼住户有一男子被困情况不明。田宜奎担任此次任务的搜救班班长,背着空气呼吸器第一个冲进火场开始搜救。炽热的高温灼烧着,被水打湿的战斗服冒着蒸汽,“水枪掩护我,里面有人,快!”发现被困人员后,田宜奎奋力将男子掩护出房间,并和战友将其扶到楼下安全地带。人得救了,没有人员受伤,现场围观群众自发响起了热烈掌声,这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消防战士的感谢。

  作为一名“90”消防班长,田宜奎知道入伍阶段的不容易,对待新兵,他也是处处为他人着想。

  队友们常说:“田班长是火场‘硬汉’,不仅是我们的标杆,也是我们的陪练,我们训多少,他就要跟着训多少。”每年新兵下队,田宜奎总是主动帮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耐心指导训练动作和技术要领。累了,田宜奎帮着按摩按摩腿;想家了,田宜奎陪着聊天谈心;心中有疑惑了,田宜奎帮着解答。

  入伍以来,田宜奎与所在中队积极参与地方重大工程建设,与辖区内有关单位共同规划消防设施,指导安装调试消防器材,帮助培训消防人员,落实消防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每年隆冬季节,一遇冰雪天气,田宜奎与所在中队就战斗在破冰铲雪最困难的润扬大桥第一线,确保南北交通大动脉的畅通。此外,他还多次到辖区内的中小学普及消防知识,组织师生进行消防自救演练。他还向中队全体官兵倡议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工程”,积极筹措资金帮助那些因贫困而辍学的学生和因灾害而受困的家庭。

  截至目前,田宜奎参与出警6886起,抢救被困人员245人,疏散被困人员720人,抢救人民财产2800余万元。2012年底,田宜奎被评为扬州市“十大消防杰出卫士”,2013年被省消防总队评为“十佳基层官兵”,今年7月1日又被公安部消防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邗宣 张玉峰)

(编辑:徐宜鹏)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