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 采

农家大院吹来“孝文化”清风

2014年10月08日 10:12 来源:沭阳县委组织部

  沭阳县有这么一位老人,他自筹50余万元资金,历时三年建成崇孝苑,用具象的“孝”文化作品,诠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孝文化。他在崇孝苑内建起“康乐农家书屋”,短短一年多时间,这个农家书屋就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表彰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

  老人名叫陈国友,从宿迁市政协岗位退休后回到老家,发现农村不孝敬甚至虐待老人的事情时有发生。他反复思量,试图以一种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扭转这股不良风气。“百善孝为先”,老人觉得,应从“孝”入手,从未成年人教育入手,以“孝道”浸润本该淳朴的乡风。“我书,收藏了很多书,我要把书全部拿出来同父老乡亲一起学习。”陈国友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2008年,老人着手筹建位于龙庙镇沙埝村崇孝苑。院子并不大,直面游客的是一间书屋,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屋西正中央,宋代哲学家朱熹写的“孝”字被拓下来,制成一座两米高的碑。“孝碑”左边是用树干搭成的缺“子”字的“孝”字。“这是一颗‘孝树’,但树下是空的,无‘子’。可只要人站在树下,它就能成为完整的‘孝’字。”陈国友说。环顾四周,120平方米的建筑墙壁上贴着历代名人撰写的名言警句,其中有20多幅台湾知名书法家献出的墨宝。

  在优美的书法作品中,总有一些文字触动着人心,曾有一位游客看见一句“有一种病,它像一把匕首插在儿女的心上,一碰就会滴血,那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在”后,当场痛哭流涕,追悔当年因忙于工作未能见母亲最后一面。本村村民小潘父母断绝关系5年,陈国友得知后,借口修空调,把小潘“骗”到崇孝苑,“他来时看到那些名言警句,特别是鲁迅先生的‘不孝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恶的人’,第二天就给父母买了一部手机,亲自教父母使用,主动修好,嘘寒问暖,从此一家子其乐融融。”这件事坚定了陈国友办好崇孝苑的决心。如今,崇孝苑发展为占地10多亩拥有校外辅导站、农家书屋、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的综合性社会公益基地,接待参观者十余万人,甚至有湖北、安徽等慕名而来的客人。陈国友成立了校外辅导站志愿者队伍,无偿传授孝文化知识,每当看到游人坐在一起分享孝文化时,陈国友觉得这是最快乐的时光。

(编辑:徐宜鹏)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