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 采

方述怀:为老山前线一句话坚守30年

2014年09月01日 10:17 来源:《南京日报》

  7月31上午,南京市溧水区中山烈士陵园,翠柏掩映。

  一位50多岁的中年汉子拎着装有食品、碗碟的小竹篮,穿过几条陵园小道后,在纪念塔北侧的烈士碑亭前停下脚步。深深地鞠了几躬后,他用手拂了拂碑座上的灰尘,摆上供品,点燃一排香烟,又斟了几杯白酒。

  “老战友,明天是建军节,每到这个节日,我就特别想念你。”中年汉子点上一支烟夹在指间,眼中蓄泪,自言自语,“家里挺好的,老娘身体也很硬朗……我哪方面做得不好,你就托梦给我,批评我……”

  中年汉子名叫方述怀,溧水区城管局一名普通的纪检干部。他祭奠的战友名叫韦仁义,30年前牺牲在老山前线;他提到的老娘,是他赡养了30年的韦仁义的母亲。而这一切,都源于30年前老山前线的那一句承诺。

  老山前线,他与战友立誓言

  时光回溯到1981年。

  这年10月,19岁的小学代课老师方述怀,怀着从军报国的理想应征入伍,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家乡——原溧水县群力乡凉蓬村。

  3年后,中越边境战事吃紧,方述怀所在部队奉命开往老山前线作战。“我当时是团部文书兼军事保密员,主要负责统计战况、各类文书编写。”方述怀说,他所在的团驻守老山208高地。

  1984年11月5日,方述怀所在部队在兄弟团的配合下,打了个大胜仗。部队修整间隙,他偶然遇到了两位老乡,其中一位,就是在另外一个团当炊事兵的韦仁义。

  “他家在溧水东庐乡,我们是同一年当的兵。”方述怀说,3位老乡前线偶遇,高兴劲无法言说。因为已经做好为国牺牲的准备,交谈中,他们相互交代了“后事”:他们中如果有人牺牲,活着的要把战友的遗物带回家,并代为在老人膝下尽孝。

  “虽然只是口头承诺,但我们之间从没怀疑彼此的真诚。”方述怀说,“这可是战场上的生死相托啊,不敢戏言的。”

  短暂相聚后,他们仨各自返回前线。一个月后的一天中午,韦仁义和战友们一起往阵地上送饭。途中,敌人阵地上打过来一发炮弹,在他们身边爆炸,韦仁义不幸中弹牺牲。

  “听到这个消息,我当场就哭了。”至今想起,方述怀的泪水还会在眼眶里打转,“他的战友说,仁义死得很壮烈。倒下后,又继续背着被血水染红的饭包,向阵地方向爬了150多米……”

  几天后,方述怀带着韦仁义的遗物,跟随部队回到浙江驻地。上级领导得知后,特批已是二等功臣的方述怀回乡,看望韦仁义的父母。“回到溧水后,我带着韦仁义的遗物和给老人买的礼品,直接去了他家。”方述怀说。看到两位老人,方述怀喉头一阵哽咽,扑通一声双膝跪地,抱着韦母的双腿说:“老娘啊,从今以后,我就是您的儿……”

  “嫁给你这样的男人,我心里踏实”

  回到部队后,方述怀开始以儿子身份,隔三差五地给韦仁义的父母写信,嘘寒问暖。听说两位老人身体不好,他又省吃俭用,想着法子给老人寄来各种营养品。为了更方便地照顾老人,方述怀放弃了可以在部队提干的机会,申请退伍。

  退伍回来后,方述怀被安排到原溧水县粮食局,担任秘书工作。平时只要能挤出时间,他都会来到韦仁义的父母身边,帮老人干干农活,陪老人说说话……慢慢地,老人的性格开朗起来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有一天韦母生日,方述怀早早忙完手头的事,来到东庐为老人过生日。正为老人擀制长寿面时,门外进来一位姑娘。“秀英啊,你还晓得回来啊。你把家里的事,全甩给你小方大哥干了。”韦母迎上去,从姑娘手里接过东西,嗔怪道。

  这位姑娘,就是韦仁义的妹妹韦秀英。

  得知到了婚嫁年龄的韦秀英没有对象后,方述怀四处托人给她介绍对象。但前前后后介绍了八九个,韦秀英都拒绝与男方见面。“后来我急了,就劝她说,你年龄不小了,不能再拖了,误了你的婚姻大事,我没法向你牺牲的哥哥交代呀。但我每次劝导她,她都低着头,一言不发。”方述怀说。

  几个月后的一天下午,方述怀为全县粮食系统的一个培训班上课。课间休息时,参加培训的韦秀英表姐找到方述怀,说给方述怀介绍个对象,想让他当晚跟女方见面。

  晚上见面时,方述怀看韦秀英也在场,以为她是被她表姐喊来帮他“把把关”的,就问:“你怎么来了?自己的事不着急,替我操的什么心。”韦秀英听了低着头,也不吱声。一边的表姐笑了,说帮方述怀介绍的对象就是韦秀英。

  交谈中,方述怀这才知道,当初他从部队往韦家写信,都是韦秀英帮父母回信。文字往来中,韦秀英对方述怀的内心世界有了初步了解;后来发现,方述怀果然一诺千金,退伍回乡侍奉起了她的父母,韦秀英感动了。她暗暗发誓,此生非他不嫁!

  “哥,追求我的人不少,给我介绍对象的也不少,但我都不愿意。你要是不嫌弃我,就娶了我吧。嫁给你这样的男人,我心里踏实……”韦秀英真情告白,方述怀热泪盈眶。

  临终前,战友父亲深情唤“小方”

  一年后,韦秀英按照当地风俗,与方述怀结婚。在县城有了固定住所后,方述怀将岳父、岳母接到身边,侍奉尽孝。

  次年,韦秀英生下一女,取名诗诗。诗诗出生,给这个原本就很幸福的家庭又增添了许多快乐。日子,也因此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1995年。

  这年5月,韦秀英出事了。

  一天中午,她加班时,刨床上飞出的铁屑,有几颗溅入她的左眼。当时虽然有点疼,但她也没放在心上,到厂医务室请医生用药水清洗一下,就完事了。没想到几天后,左眼疼痛加剧。此后虽然四处求医,但这只眼还是失明了。两年后,右眼也因此受到影响,视力直线下降,仅能见到一丝光亮。

  韦秀英因工伤提前退休后,有一段时间心情不好。“我爸爸安慰她说,没事,眼看不见了,心还亮着,有我这根‘老拐杖’引路,不用担心。”女儿诗诗说,“从此,爸爸在家既要照顾我妈,又要照顾上了岁数的外公外婆,还要照顾我读书,真的不容易。”

  当时,方述怀已调到工作繁忙的城管局。为了不影响工作,又能照顾好家人,方述怀每天早晨5点就要起床,到菜场买回菜后,一边做早饭,一边将一天的饭菜烧好;做好的饭菜放到冰箱,中午韦秀英只要将饭菜放到微波炉热一下就行了。

  4年后,方述怀的岳父被查出患有直肠癌。手术后,要通过腹部的一个切口,进行人工排便。为此,方述怀每天中午再忙再累,都要抽空回家一次;到了晚上,他干脆就睡在岳父的病床边,随叫随起。

  “有时排便排不好,经常弄得爸爸满手都是粪便,但爸爸从不嫌弃。”诗诗说,这一坚持就是两年。

  两年后,老人病逝。离开人世前,他把方述怀叫到身边,含着泪深情地说:“小方啊……难为你了。就是仁义还活着,也不一定有你对我这么好。”听了这话,方述怀跪到病床前,紧紧抓着老人的手,说:“爸,我做得不好。要是仁义活着,肯定比我做得好……”

  在方述怀家采访时,他96岁的岳母始终默默地守在身边,一脸慈祥地看着方述怀。离开时,老人突然起身,拉着记者的手,一竖大拇指说:“我们家小方,好……(殷学兵)

(编辑:徐宜鹏)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