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31个省份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出炉,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迈进10万亿元台阶,经济增速跑赢全国水平,以实际行动扛起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走在前、做示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殷切期望。江苏广大干部牢记嘱托,勇挑重担、开拓进取,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加速奔跑。这背后,离不开一套科学有效的政绩考核“指挥棒”。
2018年,江苏省率先探索实施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伊始,就注重把政绩考核与干部考核融合贯通,努力以干成之事评价干事之人。近年来,江苏持续深化考事与考人相结合,推动综合考核向内设机构(直属单位)和中层干部延伸、与公务员考核紧密衔接,让综合考核成为检验实绩的“赛场”、发现识别干部的“考场”,鲜明树立起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导向,激发全省上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近期,记者走进江苏一些地市、机关单位、项目现场,挖掘各地各单位在综合考核中推动考人考事深度融合的探索和经验。
构建考人考事相结合的考核体系——让发展任务与干部作为同频共振
新时代的江苏,肩负“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迫切需要一支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干部队伍。
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有利于鲜明树立实干导向,为干部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破解干部考核与工作实绩存在的“两张皮”现象,精准衡量干部在推动发展中的实际贡献,从而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考得好的用得好,把各方面干劲带起来,尤为关键。
江苏以一套科学管用的综合考核体系破题发力,将综合考核从对“事”的绩效评价,有效延伸到对干部的精准考评,实现考事与考人的深度融合,激励干部担当实干。
江苏省的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其内容框架可概括为“3+1”。“3”是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党的建设成效评价和满意度评价“三张考卷”,侧重于“考事”,突出对单位、对工作的评价。“1”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人员)考核,重在“考人”,把单位年度综合考核得分按一定比例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计分,实现考人与考事的有效衔接。
这一设计,拧紧了责任发条,带动高质量发展干事导向层层传递。江苏各地各单位紧密结合高质量发展定位,从机制上构建考人考事相结合的考核体系,推动发展任务与干部作为同频共振。
“考核工作不能‘就事论事’,应构建考人考事深度融合的评价体系,既精准衡量‘事’的落地成果,也在其中考察干部的履职担当。”淮安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考核办主任范彬深有感触。淮安市针对经济总量偏小等短板,以指标、项目等具体工作为载体,同时建立干部实绩纪实考评体系,推动考人考事相结合。
重特大产业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与“动力源”,淮安将其列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施“五新”全生命周期考核,权重高达53.6%,让项目攻坚成为干部的“一号赛场”,引导更多干部投身经济发展主战场。
“我们投资202亿元,是淮安有史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从奠基到投产只用了1年,这在行业内堪称奇迹。”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干事导向鲜明树立,懂产业、通项目、善服务、有激情,正成为淮安干部队伍的鲜明特征。淮安重特大产业项目持续取得突破,逐步实现后发赶超,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全省领先。
绩由事考、人以绩论,前提是责任明确、内容合理。实践中,“考卷”怎么出,如何避免多人一绩、同吃政绩“大锅饭”,是改革探索的难点之一。江苏各地优化指标设置、突出主责主业,为干部量身定制“考卷”,引导干部把握履职重点、校准干事方向。
“不同地区、部门和岗位的工作性质、职责和任务差异较大,要制定一套既全面涵盖又突出重点、既体现共性又反映个性的考核指标体系并非易事。”南通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林感慨。他介绍,南通在机制设计上,力求精准精细,避免“一刀切”——
对单位的考核,区分不同地区、部门和岗位特点,既设置共性指标,也突出个性指标,实现“一个部门一张试卷、一个企业一套指标”;对干部的考核,全面推行实绩“清单化”,将综合考核指标和重点任务逐项分解至具体责任人,“事”有专岗、“岗”有明责。“清单式”考核首先在市级机关单位探索,并逐步延伸到县(市、区)和市管开发园区。
以优化调整后的“净增高新技术企业数”指标为例,这项指标既考增量、又考总体水平,对高新企业数量的培育提出更高要求。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南通市科技局等多部门协同发力,交出亮眼成绩单:2024年高新企业总数达4324家,净增数连续两年超700家,相关指标位居全省第一。
正确考核导向引领正确干事方向,考核指挥棒的牵引作用持续显现。在重大任务集中的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综合考核重要性格外凸显,已成为推动工作的有效抓手。
作为综合经济部门,在省委、省政府明确的年度重点工作中,省发改委牵头和参与大量工作,责任大、任务重,亟需干部勇挑重担。
“我们从机制上保证考人考事融会贯通。”省发改委人事处副处长李锦春介绍,委里每年的综合考核办法将公务员考核和委年度计划紧密衔接,重点工作分解细化到每一个处室、岗位,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成效,对内部处室进行考核。委党组月调度、季抽查、半年和年终督导,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考核指挥棒下,委里一班干部扛重担、牵好头,充分发挥综合经济部门职能,全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以“两重”建设为例,江苏争取的“两重”建设资金居全国前列,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有效带动超过7000亿元的社会投资,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省发改委连续几年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居于一等次。
突出过程管理、加强多维印证——考准考实,让考核之果反映干部之为
用人之道,贵在察举;察举之道,贵在核真。
“我们引导各地各单位把功夫下在平时,着力解决‘平时不努力、年底搞突击’、平时表现与年终考核结果脱节等问题。”江苏省委组织部综合考核处负责人介绍,省里在考核中开展季度监测和半年评估,实行红黄绿“亮灯”及时提醒,推动过程管理和结果导向相统一。
江苏各地推动考核方式从“年终算总账”向“平时算细账”转变,突出过程管理、优化考核方式、加强多维印证,以事察人、依事鉴人,真正让考核之果反映干部之为。
人在事上练,了解在日常、在一线、在现场。在淮安,考核的“探头”延伸到了项目一线。
库比森轮胎(江苏)有限公司一期生产车间,600多米的车间一眼望不到头,机器轰鸣、生产正酣。“从地块签约到‘五证联发’,帮办服务让项目提前至少60天动工。”项目负责人张东对驻点帮办员范大庆赞不绝口。在淮安,这样的干部有2000多名,为企业提供嵌入式帮办服务。
干部助企的考核机制也同步完善:淮安市统筹发改、工信、科技等部门专业力量,综合运用实地督查、随机抽查、集中审核、联网比对等方式,定期赴项目现场开展评估研判,月度监测、季度拉练、年度考核,力求考准考实。
“比如,你挂钩了5个项目,我们通过查看开票、产值、税收数据,来了解你的帮办服务质效。”淮安市委组织部综合考核处负责同志说,干部的贡献度一目了然,推动“做得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的理念,逐步在干部队伍中深入人心。
江苏各地注重把平时考与年终考贯通起来,最大限度用好考核的各种方式,多种考核情况相互补充印证,力求为干部立体“画像”。
南通市交通运输局将干部考核深度融入日常工作流程,推动平时工作考核与现实表现考核相互印证。平时考核,侧重常态化业务完成情况;现实表现记实,则聚焦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担当、突出事迹及奖惩情况。两者互补,全面、立体评价干部。
当下,通州湾港区疏港航道双桥枢纽项目正火热施工。这是长江经济带高等级航道网的重要节点工程。项目紧挨着居民楼和家纺城厂房,作业面小,面临许多前所未见的施工难题。项目指挥部一班干部攻坚克难,创新技术手段,建设进度持续刷新。干部现实表现体现在考核中:近三年,项目指挥部25人中,共有12人获嘉奖,5人记功,12人获省市各类荣誉表彰。
千人一面走过场、你好我好大家好,考不出真功夫,甚至还会挫伤实干者的积极性。为给干部精准“画像”,江苏各地各单位积极探索。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所属事业单位人员较多,不同单位之间业务差异大、工作交集少,所有人年底发一张测评表,难以精准反映干部综合表现。为此,省交通运输厅优化考核评价方式方法,推动“知情人投知情票”——
对中层正职等关键岗位,采取“全厅测评+处室测评”双重模式;对三级调研员及以下职级制干部,则以“处室测评”为主,让“知情人投知情票”。同时,强化主管领导评价权重,将领导推荐、处室推优、民主测评及平时考核按权重计入综合考核得分,使评价更为全面客观。“结果比较客观、真实,真正考出了实绩。”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政治处四级调研员秦璇说。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考核方式上注重简便易行。“指标完成即得分、反之则扣分,积分规则简单清晰。同时,日常事务性工作不再列入考核,不简单将工作台账、发文开会工作过程作为考核计分依据,引导全厅上下工作精力向创新性开展工作上投入。”省工信厅人事处副处长王松青介绍。
干部考核涉及面广、内容多,如何更加全面、深入、客观地了解干部表现,江苏各地组织部门持续探索。也有受访者感到,如何充分利用考核数据,还有可探索的空间。如何深化跨部门数据互通共享,如何充分运用考核数据为被考核单位巩固突破、整改提升提供实际支持,是可探索的考核数字化赋能新方向。
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考核结果落地有声,催生担当动能
“考”是基础,“用”是关键。考核结果落地有声,才能实现激励担当作为的良好效果。
为放大考核效应,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每年年初,在江苏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会议暨工作推进会上,既评“年度领先”、也评“进步最快”,既评“全能冠军”,也评“单项冠军”;同时传递压力,责成考核靠后的地区和单位向省委作报告,并对责任人进行约谈提醒、责令整改。
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等次评定上,实行“三定等三挂钩”,领导班子等次、班子成员优秀等次比例、公务员优秀等次比例均与单位等次挂钩;同时明确情形“否”,存在“不能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等情形的,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树立实干实绩导向。
上行下效。如今在江苏,综合考核结果运用更加综合、激励担当的导向更加鲜明。各地各单位把结果用在等次评定、研判班子、选用干部、改进工作、推动发展上,坚持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充分发挥以考促干的综合效应。
省工信厅将正向激励落到实处。在考核结果考量上,预留考核等次名额,兼顾定量与定性,结合承担重大任务、急难险重临时性工作等表现统筹考虑,力争考核结果科学、效果最优。在结果运用上,明确将考核结果与处室公务员年度优秀等次比例挂钩,让“干得好的考得好”;在职级晋升方面,将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次数、受表彰奖励情况等纳入职级晋升量化打分,让“考得好的用得好”。
近年来,省工信厅主抓的“1650”产业体系、智改数转网联等工作成效明显,有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3、2024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在省级机关中名列前茅。
高质量发展征程面临诸多“硬仗”,需激励干部挺膺担当。以事察人,不仅看干部日常工作业绩,也要看关键时刻的表现。及时奖励制度,因奖得及时、奖在关键,是激励干部的有效方式。省委组织部完善及时奖励政策体系,推动江苏各地各部门紧扣中心任务和重大专项行动,积极用好及时奖励政策,激励干部勇挑重担。
今年1—9月,江苏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4万亿元,社零规模居全国第一,为全国消费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离不开以旧换新烧旺的商品消费之火。
2024年以来,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加力。江苏省商务厅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专班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等多重挑战,迅速与企业、银行、消费者等多方对接,优化整合各领域申报系统,打造“江苏消费品以旧换新平台”,推动政策高效落地。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使用补贴资金350多亿元,超2500万人次受益。
功成者奖,为勇挑大梁者鼓劲。近期,专班的10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获得了及时奖励,其中8人嘉奖,2人记三等功。及时奖励工作过程中,省商务厅深入掌握干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时的表现,受奖励人员干部群众服气,起到奖励一个、带动一批的效果。
既正向激励,也反向鞭策。
南通崇川区一方面以实施“紫琅干将”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12项激励措施,将正向激励体系化,综合考核成绩作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奖评选的重要参考。获评者年度考核可优先定“优”,职级晋升期限缩短一年,充分释放有为者有位的信号。
另一方面,崇川区探索建立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灰名单”制度,在干部“下”和“不下”之间形成“预下”缓冲。“预下”研判的16种情形标准中,将考核情况纳入,对关键考核指标连续未达标、负责领域考核情况出现明显下滑、年度考核民主测评不称职票数较高的,启动“灰名单”研判处理,防范和纠治不担当不作为。
考核不是“一锤子买卖”,考用结合方能形成工作闭环。多位受访者表示,还将继续在更有力的激励措施以及更有效的约束惩戒机制上积极探索,以奖优罚劣,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经不懈实践,江苏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逐步完善,已不仅仅是引领航向的“指挥棒”,也是识别干部的“扫描仪”、激励担当作为的“驱动器”。展望未来,江苏将持续优化考核机制、改进考核方式、强化结果运用,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为全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记者 魏杰)


